WTO農業談判十國集團警告不排除否決手段

標籤:

【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二日專電)台灣參與的十國集團在世界貿易組織農業談判中,表達最強硬立場,瑞士大使瓦賽夏表示,如果被擠壓到角落中,十國集團只有被迫成為一個「否決集團 。」

台灣駐世貿組織(WTO) 常任代表林義夫在會中呼應瓦賽夏,他說,極端不切實際的關稅減讓及要求敏感性產品完全補償,意謂台灣農業部門的消失,「這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在WTO的「共識決」原則下,十國集團 (G10)的宣示相當於,在農業談判的「市場進入」議題中,如果無法得到適當的彈性,只有採取會導致談判無法達成協議的最激烈行動。

由台灣、瑞士、日本、南韓、挪威等農產品淨出口國組成的十國集團,在農業談判中一直處於守勢地位,在美國等農產品出口國的壓力下,已調整立場,作了相當的讓步,但是依照目前的談判形勢,在關稅減讓上比例、敏感性產品的數量與處理、關稅設限等十國集團最關切的議題上,十國集團的立場仍未被接納。

瓦賽夏在本周農業談判非正式會議中代表十國集團發言時,發出了十國集團的不滿與警告。他說:「不要期望我們會為別人接受彈性,而不是為了自已」,假如被擠壓到角落中,十國集團只有被迫成為一個否決集團(VETO GROUP)。

在稍後的記者會中,瓦塞夏表示,十國集團內部經過嚴肅討論後達成共識,如果未來美國、歐盟、澳洲、巴西、印度的協議與現實偏離太遠,十國集團只有說「不。」

他強調,這並不是十國集團喜歡的選擇。

對於瓦賽夏的強硬談話,農業談判主席法孔納表示,他認為每一個會員國都是認真投入談判,不希望看到任何人採取不智的行動。

哥斯大黎加官員在會中則表示,十國集團的聲明似乎是一個「最後通牒」;澳洲代表則表示,十國集團的提案實在不夠積極。

林義夫在發言時也表示,在農產品關稅削減公式上,台灣只能接受溫和減讓與彈性;強烈反對關稅設限的概念;以及各國可以指定適當的敏感性產品。台灣相信只有十國集團提出的方案才是最實際的解決方案。

WTO 農業談判在本周又遭遇阻力,沒有實質進展,打破僵局的關鍵在於歐盟是否能提出比較積極的市場進入方案。

法孔納警告,目前距離年底的香港部長會議只有六周,如果未來七到十天內沒有實質交集,情況將很不樂觀。

相關新聞
台灣建議WTO建立貿易便捷化事務長期機制
台經濟部澄清所屬單位並非「黑機關」
《地方產業》離牧政策 台養牛業日暮
台立委指顏慶章任復華金董違反旋轉門條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