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行上市 股價承壓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綜合報道)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股市掛牌交易,首日收盤價格比其每股2.35港元的發行價僅上漲1.06%。

定價偏高 股價承壓

由於吸引到了800億美元的認購資金,建設銀行在上市前兩次提高了招股價格,發行價終於確定為每股2.35港元,原建行發行價格區間的上限2.40港元,僅有0.05港元之差。

「建行首日漲幅不大可能令人驚喜,估計會是2.4-2.45港元。」赫馬士基金(Hermes Investment Holding)執行董事代雪峰在建行上市前向《第一財經日報》坦言,原計劃在2.25港元左右認購建行,但在建行招股提價後放棄了認購計劃。

27日香港交易所決定允許自上市第二日起對建行進行先賣後買的反向操作,該操作是投資者看跌一支股票時採取的套利行為。還未上市就被宣佈可以被賣空,在香港證券史上非常少見。 

「這對建行股價顯然是一個考驗。」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金融業分析師伍永剛認為,允許做空會加速建行股價向市場認為的『合理價』回歸。伍永剛表示,2.35 元港幣的定價令建行股價長期上升空間十分有限,預計很難超過7%。「換句話說,除去融資成本和手續費,散戶投資者將很難從投資建行中獲利。」

建行股改 納稅人買單4600億

為使到建設銀行達到能到股票市場交易的目的,從1998年起,北京政府就開始動用納稅人的資金填補建行的財務窟窿。1998年,財政部向建行定向發行了30年期面值492億元的特別國債,所籌集資金用於補充建行的資本金。

1999年,建設銀行通過向財政部下屬的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售了不良資產的方式,把自己2500億元的壞賬轉給了政府財政。到2005年6月底,信達處置不良資產回收現金854億元,保守估計,相當於中國納稅人給建行補貼了 1646億元。

經過1998-1999年期間納稅人對建行2138億元的補貼,到2002年12月31日,建設銀行還虧損1332億元。2003年12月30日財政部下屬的匯金公司動用國家的外匯儲備,對建行注資225億美元,標誌著北京政府對建行開始第二次救助。2003年12月31日,建行把面值1289億元的不良貸款按面值的50%暫時出售給中央銀行,到2004年6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左手導右手的財務運作,中央銀行最終為建行填補了358.18億元的窟窿。

經過這些填補,匯金公司注資之前,建行仍負債654.99億元,北京政府同意對這654.99億元的剩餘累計虧損進行補充到2005年上半年為止,建行利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利潤以及財政232億元的所得稅減免,清償了這筆政府補充款項。

粗略計算,2003-2005年,包括匯金公司注資在內,中國納稅人對建行的財務投入總計達到了2462.23億元。因此,從1998年以來,納稅人對建行股改的累計財務支持達到了至少4600億元。

工商銀行瞄準海外上市

在28日可以對建行股票進行賣空操作的同一天,中國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將正式掛牌。現任行長姜建清將擔任工行股份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因2001年買車逃稅風波而辭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職務的梁錦松將出任該行的獨立董事。工行股份公司由財政部、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發起設立,註冊資本2480億元,承繼原中國工商銀行的業務及相關資產負債。

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表示,工行將於明年選擇合適的市場窗口完成海外首次公開發行(IPO)。工行的股份制改過程始於2005年4月18日,中央匯金公司動用1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向工行進行了注資。

2005年5月份,工行剝離了2460億元資產損失,並在6月27日與華融、信達、東方、長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分別簽訂了總額4590億元可疑類貸款的轉讓協議,從而使工行的資本總額達到2806億元。

針對建行上市,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認為,中國國有銀行所面臨的問題,不是上不上市,而是社會信用水平低下。數據顯示,在匯金公司注資之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偏高。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可置信度,是決定銀行業不良資產狀況的關鍵因素。

據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的報告稱,至2004年12底,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累計不良資產值為32654億元。中國國有銀行的海外上市已成為轉嫁中共金融系統內壞賬的一個重要方式。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表示,衡量國有銀行股改的績效,要看它們上市後市值的大小。

鐘偉指出,脫離了信用的土壤,不管上不上市,不可能培育出有生命力的銀行系統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電影和網路業者聯手對抗網路下載盜錄
上海房價遇崩盤效應 降價壓力將空前加大
一個富豪的傳奇與哈慈集團的沒落
醫師:歐洲紫杉醇療法明顯降低乳癌復發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