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東沙確定有古沈船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內政部營建署委託專家研究,證實在我國東沙海域確有古沈船遺跡,這項發現將促使內政部考慮進一步地進行水下考古行動,水下考古遺跡包括沈船、原住民文化及碼頭、人工修建的自然岩脈或其他沈在水下的結構物等。

考慮成立海底公園 但是人力不足

東沙海洋國家公園籌備小組主任吳祥堅表示,經過專案小組的研究及考察,以聲納探測結果,發現東沙海域確有沈船遺跡,也因國際法、聯合國相關法令的考量,目前打算進一步研究,在保存上,考慮成立海底公園,以水下現況進行保存。

不過,他坦承目前國內水下考古人才及能力相當有限,而且我國現有法律制度與國際法的相關規定有些不符,未來可能產生爭議。

吳祥堅表示,東沙多礁灘,附近海象詭譎多變,夏季經常有颱風,由目前東沙環礁上仍留存近代不同時期的各種擱淺船骸推測,在航海技術與儀器設備較差的古代,東沙海域對於航行船隻應構成極高風險,但也可能在其海域保存不少文史資產。

五艘沈船 年代最早為一七六一年

營建署委託財團法人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進行東沙海域古沈船遺跡調查研究,已經完成期末報告,這次研究是採取跨國合作模式,世界知名國海考古專家西澳海洋博物館Jeremy Green博士,曾到台灣參加研習會,查證後並指出,光是在東沙海域就有一七六一年到一八五四年五艘含瑞典籍在內的沈船,並且可能有許多東印度公司的船舶沈沒該處。

在民國九十三年,由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進行東沙沈船初勘,以側掃聲納探測東沙環礁海域地貌現況,並配合水中定位系統,以配合差分式全球定位系統(DGPS )進行水下搜尋及探測,結果初步判定有多處「疑似」沈船遺跡。

2004年5月再進行進一步的水下探測,還是以側掃聲納及配合DGPS衛星定位系統,這次的探測結果,所掃測範圍在目標物誤差一公尺以內,結果顯示,原本在東沙環礁附近海域的疑似目標物,判斷為「外來物」。

2005年8月,再進行一次正式的探測,是由海巡署成立「碧海專案」,並派遣「福星鑑」支援,鎖定環礁北邊現有擱淺船骸附近海域進行調查,根據水下考古學會提供的照片,顯示從古至今應有相當多的船隻在附近不幸擱淺遇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