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全:從范子良的行止看應該推崇的精神

何永全

標籤:

【大紀元11月19日訊】我對自己說過,如有空閒,一定要去拜訪一下范子良先生,儘管我與他素未見面。這幾天正好有了機會,我從蘇州冒雨轉車來到了浙江湖州菱湖。我要去見他,並非因為他有多少高深的見識,也非他是一個怎麼有名的人物。我對這位長者說,我來拜訪,實為先生的兩點精神所動。一是先生甘為民運跑龍套的角色,二是每見網上好的文章,必下載分發各位朋友。

我從1978年捲入民運以來,所見到的人大都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是個頗為了不起的人。特別那些讀了幾本書的人,他們將書本的一套經過一些變動,就自以為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材,目空一切;就以為自己有改天換地之能,天下第一。這些人時常向他人滔滔不絕,講述改造社會的構想。他們從來就是想什麼就要求什麼,怎麼也不會反思一下只可能是什麼。他們一面大發自由民主的宏論,一面卻又深深抱怨國民的愚昧。他們自以為送上的是山珍海味,人們卻居然視而不見;他們自以為餽贈的是奇珍異寶,人們卻以為是一堆無用的東西。正因為他們目空一切,同道之間就會相互輕視;正因為天下第一,誰也不會甘居他人之下。輕者不和,重者攻訐,弄得同道之間似如水火。

人生而稟賦不同,個性有異,再加上家庭環境、所受教育、個人機遇的差別,造就了每個人在能力上、學識上等方面的差異,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個人的稟賦再好,能力再大,總有不足和缺陷的時候。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得上一個諸葛亮。我想,此話也是告訴我們合眾人之善能勝一人之善的道理。俗話又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話是告誡我們不可自大,不可輕視他人。何況我們不是智者,更不是諸葛亮,是否應該謙卑一些,是否應該將自己看得輕一些,將他人看得重一些呢?是否多看看自己身上不足與缺陷,而多推重他人的長處及優點呢?與人有了爭議,是否能先檢查一下自己的無理與偏頗之處,而多思考他人有理與公正之論?與人有了爭吵,是否先反省自己有無失禮和蠻橫,多想想他人之怒是否正是自己的不妥而引起的。

我推崇范老先生,首先就是他沒有自高、願做配角的精神。這點正是我們許多人所不及的地方。他學歷初中尚未畢業,參與民運也在89之後,我們那些博士、碩士以及大學生們,78就參與甚至領導民運的風雲人物反而沒有他這點精神,是否值得我們每個人省視自己一下呢?

正因為范老先生有了自甘低下的精神,所以也就會選擇他人沒想到或者不願去做的事情。你看他,在沒有電腦的時候,每天將《美國之音》等廣播的消息,一遍遍記錄下來,然後整理成文,寄給各位朋友。有了電腦,他收集網上文章與消息,分發各位朋友。這就是實事,而且是大實事。自由與民主的聲音,在他那裡變大了,變響了,傳播遠了。

我們可以說這沒有多大的了不起。是的,我們許多人都能像他這樣做。其一,我們做了沒有?其二,能像他這樣長年累月堅持下去嗎?我並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應學范老先生這樣去做,而是從他身上看到做實事的作用。

自由與民主不僅僅是政治概念。它們還具有文化的含義。就以政治的意義來講,爭自由與民主也不會全是示威、集會和搞組織。實際上自由、民主所具有的範圍很廣。它們的意義很深。關鍵在於我們怎樣理解自由與民主的涵義。每個人由於特性不同,所處的環境有異,能力有高低。我們是否能設想一下或者問自己一下,我能為自由與民主這個宏大的事業做什麼?這個做,是依據自己的特點,是依據自己的環境,是依據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激情衝動,想入非非,好高騖遠。

我推崇范老先生,宣揚他的精神,是想對每個人講我們應該要有一點謙卑的精神。有了謙卑的精神,我們就能自然地尋到一些實在的事情去做,就能克服自大的毛病。

我推崇范老先生的精神,實是有感於民運的式微。民運之所以走到這種境地,我認為不必過多地強調對手的強大與政治環境的惡劣,更大、更深的原因在民運的本身,在我們參與者每個人的身上。我不認為有了范老先生的精神,民運就會立即興旺起來。但我深深地感到這種精神會奠定民運興旺的基礎。(2005年10月8日寫於上海)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何永全:看中國專制皇朝的優秀之處
何永全:人大應該具有管理政府錢袋的權力
何永全:《兩篇文章給我的感想》
毛國良等大陸知名民主人士公開退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