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選舉觀察 學者:揭弊手法是兩面刃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北報導﹞距離台灣年底三合一選舉僅剩8天,藍綠選戰空前激烈,兩黨頻於揭弊報料,負面選舉操作充斥媒體大量版面,選民隨著弊案開打情緒起伏,也有選民倒盡胃口。學者認為打弊手法猶如「兩面刃」,利弊得失短時間很難見分曉,但是破壞對手形象的「比爛」做法,整體而言可能降低人民對政治的參與意願,反應在低投票率上。學者呼籲,如何深化台灣民主,值得大家在選戰過後深思。

弊案與選情

長期關心選舉行為的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接受採訪時表示,藍綠對決的選戰開打以來,民進黨受到高捷等弊案影響下氣勢較弱,在最後兩個星期嘗試在各縣市打弊案牌,揭發國民黨候選人的弊端,有否可能凝聚綠色的支持者並吸引部分中間的選民,扭轉目前的情勢,仍有待觀察。

他指出,揭發弊案的負面選舉策略猶如兩面刃,傷害到對手,自己也會受傷,短時間很難評估利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揭發對手弊案之前,民進黨的氣勢是比較低落的。

民主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文程則認為,這次是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長三合一的地方基層的選舉,選民關心的是地方的建設、清廉度、改革的決心,所以揭發弊案對於贏得支持、降低對手支持率而言是有效的手段。但是卻不是民主政治應發揮的優點。

負面選舉易模糊政策辯論

林文程指出,揭弊策略走的是負面的選舉方式,容易模糊選民對於公共議題的討論,選前的弊案攻防容易流於口水戰,司法不會很快做出審判,選後又容易淡忘或不了了之。所以,選舉揭弊容易流於莫須有指控,淪為選舉的策略。

盛治仁也認為,在選前候選人的操守應該受到檢驗,但是以目前各陣營揭發的弊案,很多都是藍綠各說各話,試圖在選舉時破壞對方的形象,長期而言,不是正途。

過去一年協助青輔會推動「審議民主」的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助理教授劉孟奇,他持比較樂觀的看法,他認為負面選舉是民主發展過程中的陣痛,例如總統府的副秘書長被揪出涉入高捷弊案、國民黨候選人被指出黨職併公職的問題,揭發弊案有利於往後利益迴避、公部門道德操守的建立,選民會用比較高的道德標準來檢視候選人。

台灣民主待深化

根據多項民意調查,選民對於這次選舉的參與比較冷漠,至今不願表態的選民居多,一般預測,這次的投票率將會比往年低。針對此現象,林文程認為台灣的民主發展從第一個反對黨民進黨成立以來至今不到20年,屬於年輕的民主國家,一般民眾對於參與民主應該具有較高的熱情,若過早出現投票率過低的現象,值得各方反思台灣民主的發展。

劉孟奇則認為,沒有聚焦在地方事務的討論上,或許是這次地方選舉民眾反應冷淡的原因之一,也反映了台灣民主發展的瓶頸。但是,是什麼原因造成互揭瘡疤的選舉策略有效?他認為,媒體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目前不管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開闢地方事務討論的空間不足,絕大部分集中在中央層次的議題,民眾平時缺乏參與地方事務的管道。尤其,台灣的選民習慣了媒體加香、加料「重口味」對待,即使候選人有心提出公共政策,也不容易受到媒體青睞,使具爭議性及爆炸性的議題越有效。

他認為,台灣社會在初期參與政治的熱情稍稍消退後,不能再依靠狂熱的策略來動員選民,這時候用什麼樣的議題來深化人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如何使民眾感受到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有助於生活的改善,如何建立參與式的民主,不只到選舉時才當主人,如何深化台灣民主的議題將越形重要。

劉孟奇說:「畢竟,民主本不是萬靈丹,民主只是提供一個機制,如何完善民主制度,需要不斷的在社會參與的層面改革與落實。」◇(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