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选举观察 学者:揭弊手法是两面刃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涔溪/台北报导﹞距离台湾年底三合一选举仅剩8天,蓝绿选战空前激烈,两党频于揭弊报料,负面选举操作充斥媒体大量版面,选民随着弊案开打情绪起伏,也有选民倒尽胃口。学者认为打弊手法犹如“两面刃”,利弊得失短时间很难见分晓,但是破坏对手形象的“比烂”做法,整体而言可能降低人民对政治的参与意愿,反应在低投票率上。学者呼吁,如何深化台湾民主,值得大家在选战过后深思。

弊案与选情

长期关心选举行为的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接受采访时表示,蓝绿对决的选战开打以来,民进党受到高捷等弊案影响下气势较弱,在最后两个星期尝试在各县市打弊案牌,揭发国民党候选人的弊端,有否可能凝聚绿色的支持者并吸引部分中间的选民,扭转目前的情势,仍有待观察。

他指出,揭发弊案的负面选举策略犹如两面刃,伤害到对手,自己也会受伤,短时间很难评估利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揭发对手弊案之前,民进党的气势是比较低落的。

民主发展基金会副执行长林文程则认为,这次是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三合一的地方基层的选举,选民关心的是地方的建设、清廉度、改革的决心,所以揭发弊案对于赢得支持、降低对手支持率而言是有效的手段。但是却不是民主政治应发挥的优点。

负面选举易模糊政策辩论

林文程指出,揭弊策略走的是负面的选举方式,容易模糊选民对于公共议题的讨论,选前的弊案攻防容易流于口水战,司法不会很快做出审判,选后又容易淡忘或不了了之。所以,选举揭弊容易流于莫须有指控,沦为选举的策略。

盛治仁也认为,在选前候选人的操守应该受到检验,但是以目前各阵营揭发的弊案,很多都是蓝绿各说各话,试图在选举时破坏对方的形象,长期而言,不是正途。

过去一年协助青辅会推动“审议民主”的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助理教授刘孟奇,他持比较乐观的看法,他认为负面选举是民主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例如总统府的副秘书长被揪出涉入高捷弊案、国民党候选人被指出党职并公职的问题,揭发弊案有利于往后利益回避、公部门道德操守的建立,选民会用比较高的道德标准来检视候选人。

台湾民主待深化

根据多项民意调查,选民对于这次选举的参与比较冷漠,至今不愿表态的选民居多,一般预测,这次的投票率将会比往年低。针对此现象,林文程认为台湾的民主发展从第一个反对党民进党成立以来至今不到20年,属于年轻的民主国家,一般民众对于参与民主应该具有较高的热情,若过早出现投票率过低的现象,值得各方反思台湾民主的发展。

刘孟奇则认为,没有聚焦在地方事务的讨论上,或许是这次地方选举民众反应冷淡的原因之一,也反映了台湾民主发展的瓶颈。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互揭疮疤的选举策略有效?他认为,媒体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目前不管平面媒体或电子媒体开辟地方事务讨论的空间不足,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央层次的议题,民众平时缺乏参与地方事务的管道。尤其,台湾的选民习惯了媒体加香、加料“重口味”对待,即使候选人有心提出公共政策,也不容易受到媒体青睐,使具争议性及爆炸性的议题越有效。

他认为,台湾社会在初期参与政治的热情稍稍消退后,不能再依靠狂热的策略来动员选民,这时候用什么样的议题来深化人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如何使民众感受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有助于生活的改善,如何建立参与式的民主,不只到选举时才当主人,如何深化台湾民主的议题将越形重要。

刘孟奇说:“毕竟,民主本不是万灵丹,民主只是提供一个机制,如何完善民主制度,需要不断的在社会参与的层面改革与落实。”◇(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