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改革無進展 民眾擔憂現狀

標籤:

【大紀元12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2005年12月18日北京報導)在即將過去的2005年,醫療改革問題從來沒有離開中國民眾的視線。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官方開始公開表示,20年來的醫療改革不成功,目前的醫療體制現狀令人擔憂。而12月被媒體曝光的“550萬天價醫藥費”的案例,把醫療改革問題更加尖銳地擺到人們面前,再度引發人們對中國的醫療制度改革何去何從的思考。

最近關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向病人開出550萬的醫療費的事情,受到媒體的特別關注,民眾大感吃驚,病人到底生了甚麼病要花這個天價的醫療費,哪個家庭能夠承擔得起這麼貴的醫療費用?

根據最近媒體報導,費用的數額還要向上追加到1千萬,追加部份是專家會診費用。有一次會診,僅一個專家的出診費就是30萬元。

中國西部網報導,那名哈爾濱的病人翁文輝在住院期間還被蓋上白布“死亡”過一次,後來經由自己的家庭醫生重新接上呼吸機,搶救復活。這名病人目前已經去世,但是卻留下了許多疑問。

報導指出,經由衛生部門調查結果顯示,這家醫院管理混亂,在治療期間,對翁文輝給予過度的醫療服務、檢查和用藥等方面的不當措施。

無獨有偶,在中國南方深圳最近也爆出一例類似案例。深圳人民醫院向一個住院4個月的病人索取120多萬的醫療費。

*暴露醫療服務業弊端*

雖然這只是兩個很特殊的例子,但是這再度加深人們對公立醫院基本上靠醫療服務收費來維持運行和發展機制的看法。

世界財經報導,中國衛生部長高強指出,中國的衛生事業發展存在著不協調、不全面的問題,衛生體制改革滯後,運行機制存在偏差,尤其表現在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方面發展滯後。

高強還指出,農民患病要跑城市,城市居民看病都要去擠大醫院,不僅造成了人滿為患,加重了看病困難,也加重了居民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醫生隨意亂檢查開藥*

哈爾濱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居民指出,哈醫大二院在當地算是知名度高,質量比較好的醫院,有了疑難雜症,人們都願意去這樣的大醫院就醫,但是大醫院醫療費用太高,一般工薪階層是很難消費得起的。

這位哈爾濱居民說:“因為病人自己本身心裏就沒底。他進去之後跟你說,『你得做這個檢查』。我們問有必要嗎?他當時說,『如果你不做的話,那我們也管不著,但是如果這項遺漏了,那我們就不管』。最後,只要可以接受的,我們肯定都得做,儘量做了。比如說,有的孩子感冒了,我們家也有孩子,如果孩子感冒了,只要進了兒童醫院,進去之後,全部讓你做那些檢查。基本就幾百塊錢吧,進去一趟,沒有幾百塊錢出不來,咱都不說住院。”

*農民看病比城市居民更糟糕*

另外一位住在重慶的趙女士指出,據她和當地醫院打交道的經驗,最讓人感到不滿意的就是醫院開藥,她覺得錢花不少,但是一般都沒有藥到病除的感覺。不過她表示,比起農民來她要好多了,至少還能應付一些基本的醫療費,農村裡農民不僅沒錢看病,就是有錢,也找不到真正的醫生看病。

趙女士說:“我覺得農民現在上醫院更難。因為我上醫院,看到農村的就醫,都是說去不起醫院啊,太貴了,他們多數有病都是那麼拖,買些便宜的藥,可能也不太治好。”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兩會”期間發表的工作報告中強調,切實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和衛生隊伍建設。溫家寶還說,要深入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購銷秩序,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河北一位農民表示,農民沒錢,有病就拖,等到大病一來就晚了。如果上城鎮醫院看病,醫院的藥都比外面藥店貴,他們那個小地方也不知道醫生打得是甚麼針,給的是甚麼藥。

這位農民說:“你問醫生,醫生就說,『你治不治?不治出院』就給你這種態度。像這種吧,早就該整治一下了。要不然老百姓你根本掙不來錢,而且住院花這麼多錢不知道怎麼花的,病看不好,不知道自己得甚麼病,然後花好多冤枉錢,也不敢說。說了人家醫院以後你再去就不答理你,也不給你治了,咱還不敢得罪醫生。”

這位農民還表示,醫療方面有很多政策和規定,但是都沒有切實的落實到老百姓身上,地方上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實惠。

*政府對醫療衛生投入增長緩慢*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的關志強在“2005中國醫療機構改革,首屆醫院品牌與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各級政府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增長緩慢。他指出,由於缺乏制度保障,以至於有60%以上的醫療衛生總費用來自百姓個人,在城鎮有44%的人以上沒有任何制度性醫療保障,在農村高達80%沒有醫療保障。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吳敬璉教授表示,低收入者醫療費用應該由政府提供,這是政府的責任,要讓低收入者能有錢去買這個基本的服務,這也是醫療保險的作用。

中國13億人口,大約有9億是農民,要向農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需要政府拿出很大的一筆費用。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姚監復指出,一般農民是看不起病的,小病都要自己買藥,自己扛了。所以應該把醫療改革當作政府的一個主要工作來處理,但是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太急。

姚監復說:“應該像吳敬璉說的,應該把它當成個主要問題,所以我覺得搞這些大運動場,大展覽會這個錢,好像我們是不是過早了,應該把人民的生活這些問題放得更重要。那些大運動會,大展覽會,大高樓的建設,我們是不是花得太多了點,超前了點。”

*民眾切盼政府拿出解決辦法*

北京一名不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目前大家怨聲載道,“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是很多年的情況了,這和醫療體制管理以及醫療人員的醫德都很有關係。他表示,醫療不單純是個賺錢的行業,它也是個社會福利的部門,政府應該有一個科學舉措來進行醫療管理。

這名人士說:“國家應當提供一些這方面的保障,另外想辦法杜絕那些醫藥回扣啦,或者一些收費不透明的東西啦。另外還要放開一些民間的那種公益的醫院,像香港、台灣那種公益醫院,應該對它們放寬一些政策,在國內應當設立一些這樣的醫院,或者是醫療機構。政府肯定應該,也必須要在這方面傾斜了,因為醫療是救人的東西。”

中國自從1985年就開始進行醫療改革,而現在的醫療體製麵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大批農民遷進城市,預防重大傳染病等現實問題,都是醫療衛生關注的重點,而這些問題究竟如何解決,有多少福利能夠真正落到百姓頭上,這才是百姓最為關心的事情,也是中國政府在明年乃至今後若干年內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軍寧:改革已經走入死胡同
中國的醫療改革
醫改會:病家三問八思確保落實手術同意書
新版手術同意書 7成簽署不完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