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父母外鄉謀生 兒女寄放鄉下現隱憂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日電)「不是我不想他,不擔心他,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辦法。」在南昌市一條飲食街上開火鍋店的姚姓店主說,他從四川到南昌開店已經有三年沒有回家了,家中唯一的兒子寄養在鄉下的親戚家。

為什麼不把兒子帶在身邊呢?姚先生滿臉無奈地說:「到城裡來上學,各種費用太高,加上店裡的事太多,到了城裡,沒有時間照管孩子。」

新華社報導,每年的新年過後,中國都會有一億多農民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他們中許多人因為無法在工作的同時照顧小孩,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託付給鄉下的父母或親戚照看。這些孩子被此間社會學家稱為「留守兒童」。

據瞭解,很多農民工「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都在中等偏下的狀態,不僅如此,引起老師們憂慮的是,有些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出現了心理失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水準低落等現象。

大陸最近發生一起駭人聽聞家暴事件,江西一名農婦因為不願照顧父母出去打工寄養在自己家裡的孩子,這名農婦用棒棒糖抹毒將親外甥女毒死,並同時把另一無辜學童毒倒。此案發生後,在當地引起極大震撼,也暴露出部分農民工留守子女的生存狀況出現諸多隱憂。

發生棒棒糖毒死學童事件的江西吉水縣金灘鎮中心小學校長尹積春表示,學校已經不僅僅在肩負著「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他們生活的諸多責任都需要老師和學校來承擔。

據瞭解,僅金灘鎮兩千零十名小學生中,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就有七百多人。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與生存的隱憂相比,有時候還在次要的地位。在金灘鎮下面的村級學校裡,很多老師有些時候,甚至要充當家長和監護人的角色。

面對留守兒童生存狀態出現的隱憂,有關人士呼籲,農村留守兒童需要引起多方關注,已經到了把留守兒童問題當作一個社會問題來研究和解決的時候了。

社會學家楊建葆說,家庭、學校、社會對留守兒童應該承擔起共同的責任。總體看來,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往往和社會的整體發展狀態密切關聯,但真正影響著他們的更主要的是家庭和學校。

「我的父母親總是在春天開始的時候離開家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這樣我就能一直和他們在一起。」江西吉水縣一名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在作文裡這樣寫道。

事實上,即使能留住春天,也留不住匆匆而去的農民工遠走異鄉打工的腳步。每年春運的時候,成千上萬的農民工一直是春運的主角。短暫的逗留很難消解那些在老家期望了一年的孩子內心對親情的渴望。當農民工們從異鄉回到家裡的時候,也許,他們眼中的孩子已經不是他們離開時的那個孩子了。

 

相關新聞
【從中國傳去琉球的音樂---御座樂】御座樂的樂器(上)
【從中國傳去琉球的音樂---御座樂】御座樂的樂器(下)
【從中國傳去琉球的音樂---御座樂】 御座樂中看三絃的重要性
金鐘:革命吃掉自己的兒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