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風:茶山飄香

標籤:

布朗人善種茶,自然也賦予他們發展茶葉生產的獨厚條件。在布朗山、西定、巴達山區一帶,連綿起伏的茶山鬱鬱蔥蔥,長勢一派生機,是雲南大葉種茶的重要產地。採集大葉種茶的嫩葉,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後熟等精細加工,可以製成清香馥郁的普洱茶。

普洱茶茶質優異,遠銷西歐、日本、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與地區,在中外茶壇上享有極高聲譽。   
  
布朗山區還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早在60年代猛海縣巴達山區境內發現了一片野生茶林,其中一棵「茶樹王」逕粗1.03米,株高32.12米,已有1700多年的生長歷史。這棵茶樹至今枝葉茂盛,由它上面採摘的茶葉經鑑定品味純正,質地優良。   
  
在當代的布朗人中,茶葉收入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經濟來源,多年的種茶實踐使布朗人也積累了豐富的制茶經驗。他們將四五月份採回的嫩毛尖放進鍋內炒干,就熱裝入帶蓋的竹筒,封緊並放置火塘邊烘烤。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狀時就製成了噴香可口的竹筒茶。

布朗婦女個個都是制茶能手,不但會制散茶、烤茶,還會制做一種專供本民族食用的酸茶。利用每年五六月份的濕熱天氣,將鮮茶煮熟,放在陰涼處發酵,待茶發酸後裝進竹筒並埋在土裡,三四個月之後即可取出食用。布朗人從老到小皆有嚼食酸茶的習慣,據說這樣能生津止渴而且有助於腸胃的消化。  
  
布朗人品茶也相當講究,有烤茶和泡茶兩種方式。烤茶是將茶葉撒入特製的茶罐中,一同放在火塘上邊烤烘,當茶葉冒出樸鼻的香氣時立刻注入滾燙的開水。烤茶濃郁香醇,為布朗人待客上品。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俗民風:漁民娶親
民俗民風:舞草龍
壯族的新年
民俗民風:精美的獨龍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