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嘉義縣府將阿里山鐵道沿線七景點提報為古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二十五日電〕阿里山森林鐵道目前正由文建會提報爭取登錄為世界遺產,嘉義縣政府也規劃將阿里山鐵道及沿線的氣象站、旌功碑、殉職碑、樹靈塔、竹崎車站及蔣中正行館等七處景點提報為國家或縣有古蹟,以發展觀光產業。

阿里山鐵道是日本人為了採伐嘉義縣東方的原始森林而闢建,大正元年〔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十二月正式通車〕,全長七十二公里,從海拔三十公尺的嘉義市,爬升到海拔二千二百七十四公尺的阿里山,全線歷經熱帶、暖帶、溫帶三種林相。

這條鐵道最膾炙人口之處是具有「螺旋狀爬升」路段設計、「折返式」路線〔以「Z」字形前進〕、森林專用的蒸氣火車、百年火車復活行駛等特色,使得台灣鐵道文化的保存,深獲國際肯定,目前由文建會爭取聯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嘉義縣政府為了落實「拼觀光」的施政主軸、由文化局彙整出阿里山鐵道沿線的氣象站、旌功碑、殉職碑〔二處〕、樹靈塔、竹崎車站、蔣中正行館等七處景點,將於二十六日起實地踏勘,再依序聘請委員進行實質審核,爭取提報為國家古蹟或縣有古蹟。

座落於萬歲山北麓的「中央氣象局阿里山氣象站」,興建於西元一九三二年〔昭和七年〕,主體建築採高級紅檜建材,基座為花崗石堆砌,頂部設有氣象觀測儀器,是日治時期台灣最重要的高山氣象觀測所。

阿里山氣象站除了觀測山地氣象變化、以利林業發展之外,並配合當時的太平洋戰爭需要,提供作戰飛機航行安全所需的航空氣象資料,因此建築頗為講究,在用料方面都是用最好的,受損部分也依原狀修護。

位於阿里山慈雲寺左側的「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興建於西元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主要是紀念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林學博士〕,於一九零二年五月受台灣總督府之邀,發現阿里山的林相良好、蓄積豐富,而力主開發有功所建的花崗岩石碑。

在「旌功碑」旁的「樹靈塔」,則是日本人因大量砍伐阿里山林木,有感於樹木具有生命,尤其千年老樹具有靈性,為了安奉樹靈,而於一九三五年九月建碑,以安定林場員工心理,以變形的佛塔為設計,圓形踏階代表年輪,每階代表五百年,共有六階。

位於二萬坪火車站旁的「工學士二宮英雄君之碑」,建於西元一九一三年七月,是為了紀念阿里山作業所林業課勤務技師二宮英雄所建。二宮英雄當年在二萬坪測量藤田村宿舍工地時,因附近有來自鹿兒島的伐木工,將大樹伐倒時,當場被大樹壓到而殉職。

同樣位於二萬坪的「從七位近藤熊之助君殉職碑」,建於西元一九一五年八月,初立於嘉義公園,一九三五年九月移至二萬平。近藤熊之助是阿里山作業所技師,專督鐵道事宜,因西元一九一四年二月運材列車試運轉時,在平遮那翻車受傷,送醫不治,因此立碑紀念。

竹崎車站原名「阿里山鐵道竹崎驛」,建於西元一九零六年至一九一零年〔明治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是典型的日治時代木造建築,以阿里山檜木為主體架構,曾於一九五二年整修,也是目前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沿線僅存的木造車站,目前仍有售票營運。

蔣中正行館〔原名「阿里山貴賓館」〕,建於日治大正年間,原本是營林所嘉義出張所的招待所,以檜木為主體,輔以石材,並將地基抬高,屋內設有保暖的壁爐,窗戶出簷也而特別加深,是標準的日式建築。

這處行館從一九二零年起,陸續有日本皇室族在此住宿。西元一九三五年日本人在台灣舉行「始政四十年」博覽會時重新整修,作為整個展覽會的一部份。台灣光復後成為蔣中正行館,蔣中正曾數度在此避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