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和解之路展望 委屈自己和平才有望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一峰特拉維夫特稿)美國總統布希公開邀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巴斯前往美國訪問,以色列總理夏隆親自打電話恭喜阿巴斯在選戰中贏得勝利,兩人都有意願意促成歷史新局,剩下來的問題是以巴內部各派系能否體察有利於雙方和解的國際氣氛,放下武器,進行和談。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巴斯於一月九日以百分之六十二點三的得票率贏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選舉,以色列總理於十二日親自打電話恭喜阿巴斯的勝選,建議兩人見面商談以巴和平問題;但在十三日晚上,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激進份子對卡爾尼檢查站展開自殺攻擊,隨後夏隆即切斷與巴勒斯坦的聯繫。

短短不到一星期的時間,以巴關係從冰凍到解凍,隨即又冰凍,說明了雙方關係是多麼脆弱,和平展望是多麼不穩定。

空有名義美阿無法對談

在一九九三年的「奧斯陸協議」,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同意兩方互相承認,逐漸讓巴勒斯坦建國,但之後拉賓在特拉維夫遇刺死亡,巴勒斯坦則成立自治政府,一九九六年,阿拉法特以百分之八十八點二的得票率當選首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

二○○○年九月,當時擔任以色列國會議員的夏隆突然進入阿克薩金頂清真寺,由於當時以巴關係陷入膠著,又碰上夏隆近乎冒犯的舉動,導致第二次巴勒斯坦報復行動,阿拉法特呼籲再次對以色列展開報復攻擊行動。

此後一直到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阿拉法特去世為止,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一直處於緊張的敵對戰爭狀態中。

在以色列的影響下,包括美國總統布希,從二○○一年後期就不再以阿拉法特為談判對象,讓阿拉法特空有巴勒斯坦領袖的名義,卻無法和以色列與美國商談以巴和平問題。

阿拉法特去年十一月去世後,以色列、美國和以色列週邊的阿拉伯國家都鬆了一口氣,希望有一個較能信任的巴勒斯坦領袖出現,這樣以巴較有可能進行和談,以解決他們的問題。

國際社會向阿巴斯招手

幸運的是,長期與以色列和美國打交道的阿巴斯先是成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接著又在今年一月九日的大選中成為繼阿拉法特後的第二位民選主席。

夏隆在阿巴斯當選後,經過幾天的評估,終於親自打電話給阿巴斯,除了恭喜阿巴斯當選之外,並希望經由幕僚的溝通,兩人能夠在兩星期後會面,商談以巴和平方案。

美國總統布希也在十日和阿巴斯通話,邀請阿巴斯在合適的時間訪問美國,這是美國在三年多來,首次邀請巴勒斯坦領袖赴美訪問,顯示美國認可阿巴斯的地位,並希望藉著阿巴斯與夏隆之間的溝通,讓以巴雙方進行和平談判,解決懸宕多年的問題。

以巴關係終於在阿拉法特去世、阿巴斯當選新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後,進入一個轉捩點。

但就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政府高層幕僚為阿巴斯與夏隆會面商談如何重建和平談判機制的時刻,加薩走廊巴勒斯坦激進份子對以色列卡爾尼檢查站展開自殺攻擊,造成六名以色列人死亡,接著又對附近以色列史德羅特市發動土製火箭攻擊,造成少女受傷事件。

原先因為阿巴斯當選所營造的以巴友好氣氛,一下子陷入嚴峻情勢,夏隆總理更下令停止與阿巴斯與巴勒斯坦政府的溝通,且要求以色列國防軍封鎖加薩走廊,不讓物資進入加薩走廊。

阿巴斯在十五日宣誓就職後,隨即於十五、十六兩日召開會議,並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身分呼籲各派系組織立即停止攻擊以色列,讓巴勒斯坦能夠和以色列進行和談。

阿巴斯指出,對以色列的激進攻擊並不符合巴勒斯坦的利益,反而讓以色列有理由來攻擊巴勒斯坦的領土和人民,他要求各派系領袖能夠約束所屬,不要再用武力攻擊以色列。但實際上如何,效果卻難以預見。

阿巴斯是在巴人望治心切的情況下被選出來的,也是以色列與美國所接受的和平理性可溝通的巴勒斯坦領袖,但阿巴斯是否能夠控制巴勒斯坦各個不同派系的武裝力量,則有待觀察。法塔組織下的阿克薩烈士旅不見得會聽從阿巴斯的命令,更別說哈瑪斯派和伊斯蘭聖戰組織的激進成員了。

以色列的夏隆總理一向以強硬派著稱,但這個職業軍人出身、唯力是尚的人,卻提出了單邊撤離加薩走廊屯墾區的方案,並強力促使以色列國會通過,即將在今年六月逐步施行。

阿巴斯則精研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關係,從「馬德里宣言」到「奧斯陸協定」,都有阿巴斯在後面出主意、拿方向的痕跡;阿巴斯以往的言行說明,他並不喜歡以色列,但他非常了解以色列。

委屈自己和平才有希望

照理說,在雙方領袖互相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應已具備可能的和解初步。但部分激進的巴勒斯坦人騷動攻擊,就讓夏隆馬上下令停止與巴勒斯坦的溝通,這一現象卻顯示以巴和平前景的脆弱與不穩。

和平總是令人嚮往,但以巴雙方當政者願不願委屈自己,放棄自己部分的權益,並有效約制國內鷹派,以和平為最高利益,以巴和平才會有希望。

相關新聞
人生感悟﹕當人們播種時
皇甫茹:阿拉法特的悲劇轉折
美國中東調停使節伯恩斯今自埃及抵以色列
簡要新聞 (05年1月26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