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 中國非理想投資場所

標籤:

【大紀元3月10日訊】

連接收聽

(希望之聲記者邢思明和林水云報道)据金融時報報道,人們反复稱中國的貢獻占全球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這种說法已成為當代的老生常談。但對個別公司來說,日子到底有多好呢?据《中國經濟季刊》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最新調查顯示,情況并不那么美妙,事實与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相反。

這項調查估計,2003年外國企業在華盈利為80億美元。而同年僅美國公司在澳大利亞就賺了71億美元,這是個僅有1900万人口的市場。它們在台灣和韓國共賺了89億美元,這兩個新興經濟體共有7000万人口。而去年美國公司在墨西哥賺了143億美元。墨西哥是美國一個重要的直接投資目的地,而在許多人看來,与中國相比,墨西哥是個沒有价值的投資場所。

這些數字突出表明,中國國內市場并不是那么有意思的。

實際上,外資企業很大一部分盈利只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這些企業享受著中國嚴格監管運營環境下的所謂“好運气”。過去最大的贏家是移動電信。但從2002年開始,在政府的資助下,中國國內公司進入手机業務領域,而它們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定价措施破坏了所有厂商的利潤。

据德國之聲報道,星期日世界報介紹了經濟周刊常駐中國記者希倫最近發表的“中國密碼”一書。在談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時,該報援引“中國密碼”一書中中國汽車工業的例子寫道:

“中國發明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用外國資金和跨國集團的技術鞏固自己的地位”。外國厂家只能在中方占多數股份的合資企業中進行生產。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同時与若干互相競爭的西方厂商合作,然后挑起這些西方厂商互斗,中國企業從中汲取技術知識,進行仿造。即使某些獨資的外國投資厂家,它們的權利也難以得到保證。

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是必須在中國大量投資,而利潤不能轉出,必須在中國進行再投資。希倫比喻說,与西方汽車公司今天在中國汽車市場獲得某种地位的可能性相比,妃子為皇帝生儿子,最后成為皇太后的可能性要大多了。“經濟全球化迫使西方企業前往中國,資本主義幫助中國政府更為公正地分配世界財富,但犧牲的是西方的利益和就業崗位。”

俄羅斯Mignews新聞社星期六發表文章,題目為:“令人震惊的中國互聯网監管”。文章介紹了中共對于中國人所使用的互聯网監管的惊人程度。

文章寫道:““紅色网路衛士”已經在中國開始啟動,他們來到了“搜狐”网站,一個在中國最流行的互聯网門戶,大約有一億中國人在使用這個网站。這些互聯网管制人員來到网站后明确表示:我們要對信息的流通實施控制。”
這篇俄羅斯媒體文章透露說:“72名“衛士”分三班倒,每班八個小時,以便對“sohu.com”、“Beijing Telecom”、“Beijing Netcom”以及其他11個互聯网門戶网站實施24小時全天管制。他們在另外4個規模較大的网吧也采取了同樣的措施”。

俄羅斯媒體還報道說:“紅色网路衛士”均接受過專業培訓,熟練掌握英語。他們牢牢地掌控著所有提供互聯网服務的公司的辦公室,仔細的檢查著所有信息,并操控生殺大權:“這個消息可以進入中國的互聯网,這個不行”;“這個聊天室必須關閉,那個可以繼續”;“這個論壇十分危險,我們必須關閉它”;“這個人可以繼續使用互聯网,我們先不動他”;…

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說:俄羅斯媒體几乎不受監督,他們甚至擁有隨意評論、誹謗國家高級官員的自由。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紐約時報引用一位曾開發技術,幫助普通中國人繞開政府審查技術的俄勒岡大學物理學家徐先生的話(Stephen Hsu)說:“北京大量投資在輿論封鎖, 并且似乎是相當成功。 但總有大量無法控制的輿論活躍在周圍”。

紐約時報說,對于那些网絡監控,网民的對策從精明到簡單:從使用同義詞到故意寫錯別字來繞過關鍵詞過濾,到几乎不加掩飾地用諷刺的口吻去“稱贊”那些論壇上禁止的一些政府的可惡行徑。當然還有所謂的“代理服務器”,還有加密技術,還有把內容放在圖形文件里面,目前都被用來成功躲過實時過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新一輪構陷 美聯社上當
西方媒體看中國 經濟騰飛的高昂代價
【熱點互動】悼念紫陽 紀念六四 告別中共〔一〕
澳華人新年巡遊風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