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和諧社會」與禁書事件

伊川

標籤:

【大紀元3月24日訊】三月北京的「兩會」──全國政協與全國人大會議,把「建設和諧社會」的議題唱得響遏行雲。光憑這一點細節,就可以看出北京當局的用心良苦:在各種記者招待會上,不管涉及什麼話題,當局總要安排一兩位境內記者對「和諧社會」議題發問,以便於主辦者圍繞「和諧社會」大作一番文章。看來,似乎「和諧」的春風習習,胡、溫新領導層這一回好像真的是想借「建設和諧社會」,來構築自己有別於前任鄧小平、江澤民風格的為政之道了。但是,與此同時,最讓中國老百姓和讀書人熟悉和膩煩的禁書禁言事件,又帶著嚴冬酷寒,繼續不絕於縷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這邊廂,2005年1月底,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新出版的沈容《紅色記憶》,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廣受好評,突然就接到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發出的命令:不得發行此書,已經進入書店的全部下架。出版社方面問原因,主管官員的回答竟然是:書沒有問題,就是不準賣!(見《明報月刊》三月號報道)

那邊廂,據近日報載,「兩會」的 「建設和諧社會」的高調剛剛開始唱,就傳來了南方文學重鎮《花城》雜志新出的期刊被禁,不準上市、已上市的必須全數追回的驚人消息。據說,是因為中宣部由幾個退休幹部組成的「審讀小組」──一個名聲很壞的非法報刊審查機構,從剛剛得過「老舍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的著名作家閻連科的一篇題為《為人民服務》的小說裡,嗅出了嚴重的政治問題!

請聽一聽這些書刊檢查官的蠻橫腔調:什麼叫做「書沒有問題,就是不準賣」?

究其原因,原來,已於去年十二月去世的八十二歲的沈容,和她的丈夫──原新華社副社長李甫,兩人均是趙紫陽幾十年的老朋友。在趙紫陽失去自由的十五年裡,李甫曾登門看望過三次。去年底沈容去世,重病中的趙紫陽夫婦還送去了花圈。而趙紫陽逝世後,李甫則是少數幾個敢於公開為趙紫陽發出不平之鳴的中共老幹部之一。就因為這一層原因,中共當局明裡不敢把李甫怎麼樣,只好給沈容出版的回憶錄穿穿小鞋。所以,就敢公然扮出一副無賴嘴臉,有恃無恐地宣稱:「書沒有問題,就是不準賣」!

至於被禁的《花城》雜誌和閻連科小說,筆者在這裡無意糾纏於具體的小說細節問題。筆者質疑的是:中宣部那個由退休官員組成的、對任何報章雜誌都把握著生殺予奪大權的「審讀小組」,其法理法源何在?合法性、正當性從何而來?動輒下令出版社不顧出版成本收回和銷毀雜誌,其法律依據是什麼?它人為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由中宣部和這個審讀小組負擔嗎?還是由出版社自吞苦果──也就是轉嫁到廣大納稅人、消費者的身上?

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放在共產黨作為國家機器可以無法無天的反右時期、文革時期──那就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期,自然是可笑的,明知故問而不著邊際的。但是,在中共推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已經二十五年的今天,特別是胡錦濤、溫家寶最近反復強調要「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動輒以言得咎,禁書禁刊,就不能不視作破壞社會和諧的最大的社會雜音了!

試問:這種「書沒問題,就是不準賣!」的惡吏腔調,不是分明要和總書記胡錦濤最近提出的「和諧社會」的「二十八字」定義對著幹麼?──「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云云,中宣部近日這種粗暴無理的禁書禁刊行動,恰恰在當頭觸犯這個「和諧社會」的「天條」。

從歷史上看,中共建政以來,以意識形態掛帥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從胡風事件、反右運動一直到文革、清污、反自由化,恰恰正是造成社會極大不和諧的最根本性的障礙。今天,以總書記胡錦濤為核心的新領導層,是不是應該圍繞「建設和諧社會」的全新議題,重新檢討和修正中共當局以往一而貫之的輿論封禁、媒體鉗口的老舊宣傳政策呢?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報導》(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伊川﹕幾聲嘆息--從趙紫陽逝世看世道人心
伊川﹕胡錦濤的社會聲望為什麼開高走低
伊川:上訪問題揭開的社會毒瘤
伊川:《反分裂法》何以「主動」變「被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