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扶人一把 柯慧貞長期鑽研憂鬱症心理病防治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5日報導】新世紀女性勇敢追夢系列專題報導一(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五日電)高中時候,柯慧貞跟著別人探訪育幼院與獨居老人,感到溫馨快樂;就讀國立台灣大學時,她繼續從事社會服務,開始思考如何助人更有效,因而轉系念心理系所,因緣際會,柯慧貞開始研究憂鬱症與自殺防治,二十幾年來幫助無數人重生,迎接嶄新的生命。

臨床心理學家兼任國立成功大學學務長的柯慧貞,除研究憂鬱症與自殺防治,並擴及藥酒癮與網癮等其他心理疾病防治,一路走來,她樂此不疲。柯慧貞告訴中央社記者,想幫助人,只靠動機還不夠,還必須學習方法與技巧,才可事半功倍。

回憶高中唸台南女中時,跟著別人到龜山育幼院服務,身為基督徒的柯慧貞也跟教會探訪照顧獨居老人,她感到快樂,想到有人需要幫助時,更產生了責任感。

受到高中國文老師影響,柯慧貞考上台大中文系,仍繼續參與社會服務,包括回國中母校輔導學弟妹、到育幼院帶孩子,她以一般人角度接觸助人的工作,並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就是助人,因而得到快樂的回饋。

四十六年次的柯慧貞,開始思索如何幫助人更有效,在大一時認識現在的夫婿張峰銘,當時兩人常談論心理學,辦社團活動接觸到的心理系老師也鼓勵學生重新正確選擇。

讀到「史懷哲傳」,柯慧貞知道史懷哲決定要到非洲蘭巴倫照顧土人才開始唸醫學系,令她感動,也體會生命寶貴,總可活出生命的意義,世人有幸與不幸,幸運者應幫助不幸者,且一定有好方法可幫,關懷弱勢這個價值觀對她影響頗深,終於在大三降轉心理系,從大二唸起。

柯慧貞在心理系學習與成長,學會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技巧分析自我並調整自我;唸研究所時,接受學姊委託追蹤解釋台大一名男生個案的智力測驗,不料才隔幾天,這個男生從台北希爾頓飯店 (今凱撒飯店)跳樓自殺,對她造成很大衝擊,心生不安的罪惡感,柯慧貞重新思索自己當初或許做了什麼,是否這個男生就不會自殺!

世界衛生組織 (WHO)前年發佈憂鬱、愛滋、癌症是這一世紀人類三大殺手,全球開始全面推展認識憂鬱症,柯慧貞早在二十幾年前遇到前述個案後,就開始接觸自殺個案,瞭解到自殺前可能有憂鬱症、無望感,解決不了問題,導致無助,選擇結束生命,不再面對痛苦,是常見情況,因此,她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大學生的憂鬱,從此就沒有間斷過這方面的研究,博士論文也是相關題目。

柯慧貞到美國耶魯大學精神科進修,那裡的憂鬱症研究中心正好開始轉型研究藥酒癮防治,她也開始接觸相關研究,一九九三年回國後帶動戒毒、戒酒的心理戒治模式,訂定訓練手冊,辦工作坊培訓專業人員。

鑑於台灣犯罪坐牢的犯人高達七成比例有毒品使用或販賣的關係,柯慧貞曾帶領學生到監獄協助做戒治方案與研究;而酒癮雖不違法,但其危害不論毒性或成癮性,都不下於毒品,包括酒後家暴、酒醉攻擊或酒後開車都很嚴重,柯慧貞也因此大力推動戒治模式。

四年前,她接下成大學務長的行政工作,更全面觀照學生心理健康,憂鬱與自殺防治當然是要務。

她說,透過校園三級防治協助個案緩解使不復發,也注重二級預防,希望早期篩選發現高危險群並介入預防,以有效控制自殺;當然,更注重第一期防治,使一般學生都心理健康。結果,成大學生的憂鬱自殺比例明顯低於全台平均比率。

柯慧貞強調,三級預防必須整個社會政策一起動員,包括媒體要警覺自己的社會教育影響力,宜及早訂定報導自殺案件的守則。

她認為,新世紀的女性可以做的事很多,例如,今年她在成大開始推動「尋找快樂天使」活動,尋找曾經遭遇人生幽谷、困境並走出來的故事,透過網路與大家分享,希望把近來頻頻出現網路相約自殺的趨勢導正過來,協助大家即使遭遇挫折打擊,仍要以接受挑戰、努力克服的正面心境面對。

在不斷奉獻助人中,不到五十歲的柯慧貞已得獎無數,最近還被提名反毒有功人員,六月初將接受行政院表揚。

對自我人生有明確方向、且勇敢追夢的柯慧貞說,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蘭巴倫,做為「心靈捕手」的臨床心理師與開拓臨床心理領域發展,幫助人們從脆弱變成堅強,終能抵擋一切磨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