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的自卑感如何阻礙孩子前進的道路(中)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譯者: 周玉文
(圖/小樹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 ,

接上篇:反常的自卑感如何阻礙孩子前進的道路(上)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正如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所說:「人之所以能,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能。」

絕對不要相信「用言辭羞辱兒童或讓他丟臉,就能影響並真正改變他的行為」,就算有時候兒童似乎因此改變了行為,也只是因為他害怕被嘲笑。以下案例足以讓我們判斷,「以譏笑來激勵」是多麼荒謬不可取:有位男孩是旱鴨子,因此總是被朋友取笑。最終,他再也受不了這些揶揄,就從跳水板直直躍入深水中,人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從溺死邊緣搶救回來。或許,這就是一旦怯懦的人面臨失去尊嚴的危險時,反而會衝動做出完全違反自身怯懦性格的愚行。但是這種做法根本不合宜,正如這個例子,怯懦者往往用一無是處的方式想要克服懦弱性格。然而,真正的懦弱其實是「男孩害怕承認自己不會游泳」這個事實,因為這會讓他在朋友圈中無法立足。他不顧一切跳入水中,不僅沒有克服自己的怯懦,反而凸顯出他不敢面對事實的怯懦習性。

懦弱是一種永遠都能破壞人際關係的特徵。成天擔憂自身狀況的兒童再也無法花心思關注他人,還很樂意不惜犧牲同伴以便成就個人尊嚴。懦弱反而會喚醒個人主義、好鬥的態度,徹底破壞兒童的社會情感,但還遠遠無法徹底破壞對他人意見的恐懼。膽小的人總是害怕被他人譏笑怒罵、害怕被無視或是被貶低,因此總是任由他人的意見擺布。他就好似生活在周遭全是敵人的國家,因而發展出猜疑、善妒,又只為自己著想的性格特徵。

怯懦的兒童長大後,經常會變得挑三揀四、碎念不停,無法心甘情願讚美他人,且要是他人得到讚美還會滿肚子酸水。一旦這種人想要採取某種「貶低他人,而非自力實現成就」的方式來超越他人,就會顯現出他的脆弱。對於看見這項脆弱的人來說,協助兒童擺脫對他人帶有敵意的情感,是責無旁貸的任務。

看不到這個層面的人當然情有可原,不過他也絕對不懂如何矯正由敵意造成又不討人喜歡的性格特徵。只是說,一旦我們知道問題出在「調節兒童心態以便良好適應世界和人生,進而為他們指出錯誤」,並充分解釋「他奢望的,其實是輕易就能得到的尊嚴」,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可以引導兒童轉往什麼方向發展。我們明白,必須強化兒童對其他人抱持友好情感的意識;我們也知道,必須教育兒童,不要因為他人成績不好或是做錯事情就貶低對方;否則,他們就是在催生他人心中的自卑情結,進而剝奪他們的勇氣。

一旦剝奪了兒童對未來的信心,他就會逐漸退縮並逃離現實,轉向對生活毫無用處的層面、努力構築一套補償機制。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務且幾乎可以和神職畫上等號—就是確保在校兒童不會失去勇氣;而且假使兒童帶著滿腹挫折入學,校方和教師就應該要協助他重拾自信。這一點和教育者的天職密切相關,因為唯有兒童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快樂,否則就是失敗的教育。

有一種類型的挫折只是短暫現象,尤其是發生在企圖心過大的兒童身上—儘管他們取得進步,但是因為已經通過最後一場考試、必須轉向職業選擇,有時候他們還是會失去希望。也有一些企圖心過盛的兒童,要是沒有拿到第一名,經常就會在一段時間內鬥志全失、放棄努力。無意識的衝突已經在這類兒童心中蠢蠢欲動好一陣子,並且突然間炸裂,孩子可能會表現得「全然困惑或者神經焦慮」。若沒有及時察覺到他們的挫折感,這些孩子將來會變成總是虎頭蛇尾;等到年紀漸長,就會動不動換工作,而且從來都不相信自己可能得到好下場,也總是害怕失敗。

這時,兒童的自我評價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們不可能藉由詢問兒童,就瞭解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無論我們採用什麼圓滑的手段,最終都會得到不確定或定義不清楚的答案。有些兒童會說:他們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也有兒童會說:自己一無是處。深究後者說的話,可能會透露出他們身處的環境中,恐怕大人已經對他們說過幾百次:「你真是一點用也沒有!」或是:「你真是笨死了!」

聽到這麼嚴厲的責備,很少兒童不覺得被刺傷;不過有些兒童會貶低自己的能力,以便保護自我。

但是,就算詢問,也無法得知兒童對自己的真正評價。或許,我們可以改成觀察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舉例來說,他是會抱持自信、果決的態度面對;或是,就像我們在多數灰心喪志的兒童身上看到的,表現出猶豫不決的姿態。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概要說明這一點:有個男孩一開始會勇敢迎向前去,但是隨著他愈接近任務,就愈表現出畏畏縮縮、拖拖拉拉的模樣。最終,男孩乾脆在真正接觸到任務之前,就停了下來。

有時候,這類孩子會被形容為懶惰鬼;有時候則會被說是心不在焉;說法或許不同,但結果總是一樣。這些兒童沒有符合我們預期像正常人一樣完成任務,反而老是被過程中的障礙困住。有時候,這樣的兒童太容易就成功愚弄長輩,讓他們真的認為這個孩子能力不足。當我們牢牢記住整體局面,並且用個體心理學的原理來闡述就會發現:所有的麻煩都是源自缺乏信心,也就是「自我評價低落」。

──摘自:《阿德勒正向教養心理學【給孩子勇氣的成長之書】》小樹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