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友善台灣 人人旅遊無障礙

2005無障礙旅遊國際研討會讓台灣以無障礙旅遊與世界接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文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93年度台灣地區身心障礙人數總計91萬餘人,老年人口數增加為216萬人(總人口數9.54%)。低出生、低死亡、高齡化的社會已是台灣社會難以抵擋的趨勢,推估台灣未來需要無障礙環境的人數,可能高達總人口數的17%。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推廣無障礙旅遊WILL雜誌等社福團體5月3日舉辦聯合記者會指出,內政部營建署93年發表的無障礙生活環境報告,公共建築物的無障礙環境評分中,台北縣、台北市及高雄市分佔一、二、三名。

台北市副市長兼台北市無障礙環境推動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副市長金溥聰表示,台北市還有努力的空間,未來將從使用者的觀點來改善台北市的無障礙環境。

由於國人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增加,且為了讓台灣與世界接軌,走向友善觀光國家。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與APDF亞太身心障礙論壇,及國內民間團體於5月5日至8日將舉辦『2005無障礙旅遊國際研討會』,期望能建立行動不便者不只是身心障礙者的觀念,還應包含老人、孕婦,推娃娃車的家長以及暫時性的傷殘人士。

伊甸基金日前辦理活動走訪被視為具國際指標的台北101大樓,發現即便已經設置好的無障礙設施仍有許多的「障礙」,如沒有門把、空間設計不足的無障礙廁所,過高的人行道、沒有標示的階梯、沖水按紐裝設太遠、掛鉤太高及洗手台的鏡子太高等等。對於相關缺失,101大樓管理單位則已善意回應願意改善。

友善環境的指標,目前只有營建署針對建築硬體提出相關規範,伊甸基金會公關黃靖瑜表示,友善環境應不只是硬體的配合,也應該包含軟體方面的措施,例如語言的無障礙等等。

伊甸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平常即注重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隨時提供身邊需要協助的朋友改善軟硬體的環境。落實「一個適合居住的城鎮一定適合觀光」的理念,讓台灣真的可以與國際接軌。

2005無障礙旅遊國際研討會正於圓山飯店進行。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國的專家學者應邀參與,針對無障礙交通;無障礙旅遊之人力資源;無障礙資訊;無障旅遊景點之興建、改建、與重建;無障礙旅遊業中之社會事業等五個主題分組工作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