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戰美元 老百姓買單

標籤:

【大紀元5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綜合報道)本週二美聯儲在國內五一放長假期間宣佈美元加息至3%以應對通貨膨脹,國內再次傳出利用長假期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呼聲。中美間不斷升溫的經濟戰,集中反映到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之爭上。

*中美貨幣角力

美國為減少其1萬億規模的經常項目赤字和政府預算赤字,從2002年上半年開始不干預美元匯率的下滑,到2004年12月30日,紐約外匯市場上美元對歐元匯率創歷史新低,達1歐元兌換1.3667美元,美元貶值了65%。

至2004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額達到6099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國國庫券。由於人民幣一直採用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政策,美元的貶值等於中國給美國分擔了一部分債務,從而使6000多億的外匯儲備大幅貶值。

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對外出口,例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2004年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依存度分別達到了24.4%和21.8%,遠高於其他國家或地區。中共擔心採用人民幣升值的方式化解危機會導致出口減少,就業率下降,其執政合法性受質疑,所以採用了發行人民幣買進美元,在發行債卷收回市場上人民幣的代價高昂的方式,維持固定人民幣匯率。

由於中國的財政支出不受人大監管;國內官員腐敗、攜款潛逃已到了見怪不改的地步;銀行壞賬高達4萬億,國際游資見有機可乘,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賭人民幣升值,從而加大了國內糧食、能源、房價等物價上漲的壓力。

*大陸民眾買單

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角力,受衝擊最大的還是中國民眾。從2004年有「取之不竭」的勞力資源的中國,竟然在珠江三角洲出現的「民工荒」,其主要原因在於民工工資過低,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2003-2003年,美國製造工人的平均時薪金為21.11美元,而中國只有64美分。換句話說,廉價人民幣導致的中國產品的出口優勢,大量的生產者並沒有受益。換句話說,中國用高價買來的石油、原材料和國際運輸的花費,全被壓到極低水平的人工成本吸收了。

國際游資賭人民幣會升值,從而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後投入房地產行業,希望房價上漲或人民幣升值後拋出物業,賺一把快錢。自2001年開始,中國房價一路上漲,按2004年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3元)和平均房價(8627元/米)來計算,買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上海人不吃不喝要花41年。由於目前國內房地產業70%的資金來自急需消減其4萬億壞賬的中國銀行業,房價的大幅波動會對引發銀行業資金鏈的斷裂。4月22日NBD上海報道說,「目前上海樓盤銷售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現有50餘個樓盤銷售率尚不足三成。」

2001年至2004年,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分別為28%、35%、41%、51%。由於實行人民幣對美元的固定匯率,中央銀行要向市場拋出4萬億人民幣以吸收目前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從而導致國內物價自2003年以來加速上漲。泛美銀行總裁草庵居士2月份在舊金山透露,中國大陸2004年物價上漲要超過30%,「如果是吃的東西,恐怕超過50%到100%。」也就是說,國內每個老百姓都承擔了美元和人民幣之爭導致的國內物價上漲、資產貶值的代價。

*專家觀點:老百姓有雙贏策略

2005年4月30日,北美著名政治、財經評論家凌峰在加拿大,針對國內民眾如何在此情況下保護自己資產的問題,告訴大紀元記者說,「大家應抓緊機會把手中的部分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分散風險,一舉多得。」

目前北美一些中國問題專家的觀點認爲,中國民間約有10萬億存款,若有10%轉換為美元,就可擊退國際炒家潛入國內賭人民幣升值的1000億美元熱錢。再加上美元沒有因國內物價上漲導致人民幣資產貶值的風險,對民眾而言,人民幣換美元是利國利己的雙贏策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Costco金條熱賣 美國人出售黃金時稅率如何
中國5月製造業PMI又萎縮 經濟前景黯淡
美債收益率趨於穩定 賽富時股價大跌
通脹數據欠佳 美聯儲官員發表鷹派言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