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辛海梅樞機主教辭世

推翻兩政權入菲史冊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二十一日專電)菲律賓天主教界傳奇人物辛海梅樞機主教在與疾病搏鬥多年後,二十一日清晨辭世,安息主懷。

辛海梅以宗教監督政治的理念,使他在宗教界及政治界都享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兩度領導菲律賓民眾推翻腐敗政權的事跡,也被載入菲律賓史冊中。

腎臟病及糖尿病纏身多年,辛海梅於本月十九日因高燒不退被送入馬尼拉桑托斯樞機主教醫院急救,於二十一日清晨六點二十分因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享年七十六歲。

對於辛海梅的辭世,菲律賓人民普遍感到惋惜與哀傷,目前已有數以千計的信眾前往停靈的馬尼拉大教堂憑弔,前總統羅慕斯形容他是「神授的三軍總司令」,雅羅育則將他譽為「菲律賓人民的解放者」。

辛海梅一生充滿傳奇性,因病未能於今年四月前往羅馬參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喪禮及教宗選舉會議,已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這位具華裔血統的樞機主教於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出生於菲律賓沃克蘭省,在九名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一九七四年開始擔任馬尼拉地區大主教,一九七六年才四十八歲時就成為當時教廷最年輕的樞機主教。

他著有八本宗教書籍,一生獲得二十多項宗教及人文榮譽博士的頭銜,其中包括一九八○年由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頒贈的人文學博士榮銜。

在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國防部長茵里例和三軍副參謀總長兼警察總長羅慕斯率領一小部份的人馬在奎松市警察總部宣佈發動叛變,執政的馬可仕總統立即調動部隊前往包圍,但未展開攻擊,試圖說服兩人放下武器。

面對大軍壓境,茵里例和羅慕斯對外求救,獲得當時的馬尼拉樞機主教辛海梅響應,透過地下廣播電台號召廣大信眾前往警察總部,保護試圖推翻獨裁統治的這批叛軍。

在辛海梅登高一呼下,短短的數小時內,鼓舞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兩百多萬人挺身反抗馬可仕的獨裁統治,人們聚集在警察總部外厄沙大道,開始築成人肉盾牌。

政府軍坦克車駛往警察總部時,他們被眼前的驚人陣仗震懾,或許是在天主教義感化下的溫和民族性使然,政府軍也不忍向無辜百姓開槍,人們攀上坦克車,送食物和玫瑰念珠給軍人。

在辛海梅的道德勸說下,政府軍也開始改變立場,終於在這場為期三天的對峙中,終束黑暗的高壓統治,馬可仕一家被美國用直昇機載到夏威夷,被刺殺參議員艾奎諾的遺孀柯拉蓉被推選為菲律賓第十一任總統。

在這場被菲律賓人稱為「厄沙人民力量」的不流血革命中,辛海梅舉足輕重的角色,為他日後在菲律賓政界的強大影響力奠定基礎。不論是柯拉蓉總統或是後來當選第十二任總統的羅慕斯,都對辛海梅相當倚重。

辛海梅對國內的道德議題,如貪污、賭博合法化、人工避孕等,都堅持教會立場,只要認為違反天主教教義就敢於抨擊,即使面對執政當局也是直言不諱,希望能以道德力量監督政府行政。

二○○○年,菲律賓第十三任總統艾斯特拉達被控自非法賭博業及煙草稅收取賄款,加上平時私生活放蕩、施政成效不彰,辛海梅於是公開敦促艾斯特拉達總統辭職。

辛海梅及天主教的表態後,菲律賓國會開始連署簽名,打算彈劾艾斯特拉達,而以副總統兼社會福利部長雅羅育為首的多名閣員相繼辭職,軍警首長也紛紛倒戈,終於引發數萬群眾包圍總統府,艾斯特拉達黯然離開總統府,由雅羅育繼任總統。

雖然在政治上有著強悍嚴肅的形象,但接近他的人士形容,其實辛海梅也有幽默輕鬆的一面,不但會說笑話,而且他的笑話具有相當的感染性。

辛海梅廣受菲律賓人民尊重,但他的作為也有為人詬病的地方,如過度干涉政治、阻礙政府推行人口政策,他曾發表的「不論捐款是否來自犯罪行為,只要能夠幫助貧民,教會就應接受」言論,也頗遭非議。

政治分析家認為,辛海梅病逝後,天主教在菲律賓政治上的影響力,預料將會減低。


相關新聞
教宗同意樞機主教團正副團長人選
新教宗曾中風兩次
台梵邦交穩定  梵外交以宗教自由為先
河北天主教神父趙克勳獲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