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安裝監視器以民意為依歸

人氣 45
標籤: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特稿)安裝監視器能否在維護治安方面發揮作用,這個問題在香港同樣引起爭議,不過,雖然政府因維持治安理由,傾向安裝監視器,但在執行時仍多以探查民意底線為考量。

香港資深偵探張大偉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政府基於保安、管理及安全的原則下,都會安裝監視器。例如交通管制及監察措施、國宅社區、政府接獲投訴的衛生黑點,以及假日、節日人流特多的地方等。

目前港府在主要公路都裝有閉路電視攝影機監察交通情況,設置這些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目的是監察即時交通情況。這些可靠和全面的運輸資訊,提供可靠和準確的最新交通消息,有助促進道路使用的效率、交通暢順和道路安全,並改善交通接駁。

閉路電視也取代大部分人手,成為警方邊境反偷渡行動的犀利武器,監視每個偷渡黑點。警員可坐在控制室內監察電腦顯示屏,一旦發現偷渡客,離岸的會通知水警,近岸的由陸警追捕或埋伏等候,可更靈活調動人手。

此外,為著公眾秩序及安全,警方也會在重大節日及活動期間裝設閉路電視系統,協助人群管制工作。

張大偉指出,香港警方曾於零二年提議在著名的繁華區域蘭桂坊設立永久閉路電視系統,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監看人群,當時引起立法會內三大政黨的反對,就連蘭桂坊內的商戶也不贊成,認為會影響區內生意。這項建議最終在各界的反對聲下,警方宣佈擱置計畫,並願意審慎研究閉路電視涉及的私隱問題。

張大偉認為,在蘭桂坊戶外設監視器監察人流,或在假日人流多的地方,警方為了控制混亂場面,設立監視器,問題不大,因為這項作用並非為了監視民居,而是針對人流控制。

張大偉指出,過往本地也發生過政府計劃在某熙來攘往的街道安裝監視器「捉垃圾蟲」,引起部分民眾及該區區議員強烈反對,憂慮這項措施侵犯市民隱私。

據悉,該條繁忙的街道曾被市民投訴,附近食肆隨處棄置垃圾、工人清潔食肆留下污水及有少量野鴿滋擾,因此政府打算在該處街道安裝閉路電視監察。

不過,政府此舉受到該區民眾反對,曾發起簽名反對運動,並在區議會上提出動議,要求政府「收回成命」。

附近的民眾認為,當局只要加派人手到黑點檢控及清洗,就毋須安裝監視器,況且附近食肆隨意棄置垃圾造成污染,政府已作出多次檢控,再加上這裏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市民經過,只要派人在此駐守,捉垃圾蟲很容易,毋須在大街上安裝閉路電視。

該區區議員擔心,剛開始政府可能只擬於人跡罕至及衛生黑點的後巷安裝監視器,但恐怕日後會在更多人流密集的地方也要求安裝,嚴重侵犯市民私隱,因此反對。

張大偉又舉例表示,曾有家酒吧在後巷安裝了閉路電視,作為保安用途,有天一位便衣警員因糾紛,將該店老闆捉到後巷毒打,一舉一動「全都錄」,因此吃上官司。本地也有不少家庭聘請外籍傭工時,擔心工人偷竊或虐打小孩,因此在家中安裝閉路電視監察。香港不少居住在半山區或郊區的豪宅,經常有人蛇偷渡入屋,裝設閉路電視用作保安是不可缺少的。

曾經有報導指出,九龍區深水區議會為配合警方掃黃行動,考慮建議安裝流動閉路電視系統監視街上情況,以打擊性工作者,「改善市容」。建議一出即已廣受批評,指此舉侵犯私隱,有損市民人權。

又有報導指,某中學接獲學生投訴學校以保安為由,在校內安裝多部閉路電視,令學生感到私隱被侵犯。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學校安裝閉路電視是否違反私隱條例,視乎如何使用所得資料及轉交何人,但認為學校應設置告示牌通知學生有關裝置。

張大偉認為,安裝監視器問題敏感,不僅在台灣,在香港也同樣引起爭議。他個人認為安裝有實際作用,可以加強保安及遏止。情況就像許多名人、富豪喜歡雇用保鑣一樣,有一定的保護,假如遇到有心擄人、勒索的歹徒,要綁票也會困難一點,有所顧忌。

他認為,很多問題都會產生矛盾,沒有一項政策能完全符合全體市民支持,政府在推行時要衡量輕重。

謝連忠律師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安裝監視器肯定有一定的阻遏作用,市民有戒心之下不敢犯法,而香港在安裝監視器方面受到「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保護。

謝連忠指出,按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假如政府或私人在戶外安裝閉路電視,其目的並非針對個人資料收集、非針對個別對象本身身份的存在感興趣,這就不屬於侵犯個人資料(隱私);即使資料清楚拍攝到某人樣貌,但收集時並非對個人身份為目的,都不違法。

香港人權聯委會認為,警方在明文規定下有限度地及間隔性在公眾地方進行攝錄,並依據指引及守則處理錄影資料,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需要的。

不過,人權聯委會反對警方在未有理據說明為何要永久在公眾地方設置二十四小時的監控設施時,長期監控不但對市民構成滋擾,令市民感受到生活不自由;在沒有犯罪下隨時隨地受到不必要約制,也不見得在人流密集的地區監察對打擊罪案有何好處。

人權組織認為,公共地方是市民大眾得以自由活動的空間,行動自由是公民有權享受的天賦權利。警方在沒有評估計劃的效益下便隨意侵害公眾活動空間,等同剝奪公民行動自由。

在街道上安裝閉路電視,某種程度上收得到阻嚇作用,另一方面卻又嚴重影響民眾個人的私隱權,這個問題在香港也曾引起熱烈討論,未來政府如何在隱私與公眾安全考量之間取得平衡?在那兒加裝監視器?相信最終的衡量標準是民眾的生命安全。

相關新聞
天安門自焚火焰濃煙 燒毀臺燈監視器
「神偷」竊香油錢 不忘拜拜
北京設電子監控器  百姓舉動全都錄
華映首季毛損減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