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薛瑞福的話 在野黨懂了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甫卸下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一職兩個月的薛瑞福,到台北訪問拜會朝野老朋友,帶來的訊息不僅豐富且重要;這不因他已轉往民間顧問公司任職而有稍減,反因為其不具官職的身分,能以最大尺度說明美國的亞太戰略觀,乃至對台灣、中國的態度與政策。

前晚受「台灣民主基金會」之邀發表演說的薛瑞福,對於近幾年的台美關係有相當完整的陳述,包括雙方因公投與新憲等議題產生的不愉快,以及後續的誤解冰釋,美方對扁政府自去年五二○至今穩定亞太情勢的肯定。更重要的,薛瑞福也說明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

在部分人眼裡,美國一中政策似乎是亙古不變的鐵律,但對曾主管東亞事務的薛瑞福來說,則清楚表明這並非美國對台政策的全貌,主要意涵也不在於地理概念,而是基於和平的需求,包括美國曾承諾的六項保證、台灣關係法等,都是美國政策的元素。

這隱含的不僅是比重的問題,也包括先後順序的選擇。如果美國只有一中政策,那也不必出售防衛性武器給台灣,或是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這些真正代表台美之間實質互動的點點滴滴,正反映美國日漸浮現的亞太戰略觀:就是對中國崛起的不信任與擔憂。

薛瑞福也因此提到中國外交策略模式,似乎是「專找跟美國及外在世界具有緊張關係的國家來發展」。

中國崛起的不穩定,薛瑞福認為也相對給台灣發展的契機。他因此認為美國應更支持台灣,成為有力的「代言者」,並促進台灣與亞太鄰國如日本、澳洲等發展關係;更重要的是,台灣應儘速建立自我防衛能力。

為此,薛瑞福曾當面質疑國民黨主席連戰說,若民進黨政府在首任的幾年內未提出軍購案,是有責任,那為何這兩年間在野黨還要力阻?更讓美國或薛瑞福不解的是,當美中的戰略衝突有可能擴大之際,為何在野黨主席卻絡繹不絕於中國行?薛瑞福雖解釋或許是北京對台政策更為靈活,但背後恐擔心島內政治人物正反其道而行。

如同薛瑞福都已坦率說出一中政策不能代表美國政策的全部,但台灣還有政黨領袖堅持自我矮化的一中主張,甚至跑到北京表態,兩岸若因此出現失衡,實是禍起蕭牆所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