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課堂上的一句話聯想開來

岱凌

標籤:

【大紀元7月13日訊】在MBA開學的第一天,教授來到了教室。短暫的歡迎致辭後,他說了一段發人深思的話︰“從今天起,諸位便是我的朋友。在您們的整個MBA期間,您們的任何問題、討論與考試,都沒有最終的答案。你們將掌握的,隻是一種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模式和方法。”

而隨後的事實也証明了這一點。MBA是一門充斥了大量案例討論和分析的學科。無論我們提出的見解是多麼地不切合實際,多麼地古怪,從來也沒有得到過任何一位導師的駁斥,沒有得到過一句“你錯了!”的評語。

“我想知道您這樣想的理由。”這是我們最常聽見的一句話。而這其實也是最終評分的標准。

是的,你可以在你的分析報告中大談MBA的無用性,然後理直氣壯地交給你的導師。這並不代表你會被開除或者科目成績不及格。你可能會得高分——-隻要你為了証明這個論點,作出了相關材料的細致搜尋和嚴謹的分析,並在最後的報告中陳述得井井有條。您的得分絕不會因此低於你的任何一位同學。因為在你的導師眼中,你已經得到了MBA真正想教給你的︰

對MBA的懷疑代表你已經具備了獨立的思考。

為了支撐你的論點,做出的材料搜集証明你已經懂得如何開始進行調查和探索。

嚴謹的分析証明你已經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而一位具有獨立思維,又懂得如何進行調查研究,並能進行嚴謹的邏輯分析的人,難道不正是一位優秀的MBA所應具備的根本性素質嗎?在你的分析報告中,你體現出了這種能力和素質,你的導師有什麼理由不給你高分呢?

我認為,這便是良好教育宗旨的精華所在。

評判教育質量的高低,並非是學生的分數,那可能僅僅是以前知識的完美復制品。並非是教學工具的昂貴,沒有學生可以帶走學校的電腦和漂亮的樓房。學生能夠從學校帶走的,僅僅是他在學校中最終形成的思維和辨析能力。

是的,課堂和圖書館的書籍,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便是我們受教育的最終目的嗎?今天,有多少人還記得課堂上書本中的知識?有多少人在畢業後干著與專業毫不相干的事情?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上學?學校教給我們的是否都是無用的東西?

教育的先進性最終體現在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育的目的。英國的教育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並非僅僅是因為歷史的悠久和英美文化在世界的強勢地位。如果在一些英國的著名大學中,看見今天仍然使用著586電腦和錄像機,未免會感到失望。但是它自始至終不斷在給予學生的是什麼?是創造多元和包容的文化氛圍,是鼓勵對傳統和權威的懷疑,樹立創新的精神,是教授學生進行探索和思考的方法,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是最終形成後繼自我學習的能力。

學校教育的成果,往往是在學生離開學校之後的人生中才慢慢體現出來。英美國家在自然科學中的不斷突破,在社會科學中湧現出的哲人,追根溯源,往往來自於他們良好的分析與思考能力支撐下的創新和探索。試想在一個將牛頓經典力學奉為終極真理的大腦裡,怎麼可能產生出相對論?而扼殺相對論產生的,可能僅僅是因為幼小的童年時代簡單的一個大X和粗暴的一句︰“你錯了!”

現今中國的教育指導思想是失敗的,它忽視了教育的最終目的和人的多元性。將我們的學生塑造成了簡單的知識儲存器和解題工具。“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愛迪生的名言我們耳熟能唱,它被奉為至理而高懸在多少學校的走廊和教室。然而,為大多數人所不知的是它的後半句“這百分之一的靈感,也遠比百分之九十九更重要。”如果沒有這後半句話,愛迪生的名言就完全被顛倒了內涵和概念。而這也是中國教育失敗之處的集中體現。

人是多元化的,人所組成的社會也是多元化的。在藝術,數學和物理方面,一些學生所體現出來的天賦是無可否認,並且這隻是天賦顯現的突出領域。而往往在我們的學校中所推崇的所謂“數、理、化、文全面發展”要求,卻是扼殺這種天賦的罪魁禍首。靈感和創造力就在日復一日的背書和解題中被消耗殆盡。標准化的答案使學生任何一種不同的思考和見解成為罪過。他們對題海作出的回答,不過是在不斷重復前人既有的思考,而對新的思考和回答天生成一種懷疑態度,並對創造性的思考形成心理陰影。無數的事實已經証明了人的大腦在對各門學科中的傾向性。但是這種傾向性並沒有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得到理解和寬容。它造成多少有靈性的學生因為數學不過關而進不了藝術學院,又有多少因為英語不合格而不能師承數學大師。即使進去了,又有多少“全面發展的學生”因為少年時代的創新和創造力的扼殺,隻能跟在導師後面亦步亦驅,而難得有大的突破。

中國教育的先師孔子便說過“因材施教”。而我們當今的教育思想和體制無疑是與之背道而馳的。我們的學校就如同具有單一生產標准的工廠流水線,按完全相同的模式塑造學生,與之不匹配的就視之為次品,或遭歧視,或被退學,這無疑是教育悲哀。

教育,不僅僅是使學生記住前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向上攀登。中國的教育體制與指導思想已經是到了需要全面反思的地步了。我們為什麼教育下一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怎樣來培育人才?……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馬祖建議設馬祖大學  杜正勝:教育部要評估
三軍六校入伍訓練 十八日起在陸軍官校展開
情勢不穩 泰南教師近2,000人請調
杜正勝:研究改善離島學生保送與加分可行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