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眼看高考(一)

三十一世紀的人們怎麽看高考?

曾穎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三十一世紀?

   不錯,是三十一世紀!也就是再過1000年,那時,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成爲古代,我們用過的馬桶都成爲文物。而我們天天念叨著的名詞和概念,也將成爲一個又一個古老的名詞解釋。這其中就包括今天我們要說的“高考”。

   要想推測1000年之後的情景,其實也不是很難。我們只須從我們的時代往前推1000年,看看我們祖先們的生活,便大致可以推出個子丑寅卯來。

   可以肯定的是,1000年前沒有高考。至於1000年後有沒有,那就說不清。但1000年前的讀書人,卻有著比現代高考意義更重要的“科舉”,雖然兩者不能等同而論,但其中作爲人才選拔手段的共性,卻又使二者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而事實上,現代的許多人,在造狀元碑和搞“狀元文化節”的時候,已不自覺地把兩者等同起來。

   於是,我們便能從一塊塊冰冷的石碑上,看到一張張逐漸蒼白的書生的臉。能看見古時的書生們拎著食篋和馬桶蜷在土地廟一樣的考場裏撚須作文。他們窮盡一生讀的四書五經和熬盡清燈寫出的策論和八股文,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眼中是那麽的遙遠而不可思議。

   我們很難想象,三十一世紀的人們,透過歷史審視我們時,是否會有和我們相似的得之于歷史和文化進化的優越感?是否也會對我們的高考,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想法?他們會不會想,我們的祖先,曾經經歷過那樣的考試方式而贏取繼續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曾經像戰士一樣,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姿態,從幼稚園開始便與同類展開血雨腥風的戰鬥。他們也許會因爲幾道題的答案對錯,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而影響這一切的,有可能是一場小感冒或一次小小的堵車,甚至是考試前夜鑽入蚊帳的一隻擾人的蚊子……比起我們看1000年前的古代考生,1000年後的人們依然會那樣莫名驚詫且悲天憫人嗎?

   和1000年前磨斷青岡板凳的十年寒窗青燈苦讀相比,當代高中生經歷12年不分白天黑夜爲“畢其功於一役”的高考所做的準備,算不算一種對應?

   和1000年前萬中選一的鄉試會試殿試最終選出區區幾十名佼佼者的“成才”獨木橋相比,1000年後的人們看我們50%左右的高考錄取率,是否會感覺獨木橋變成了小石橋?

   除此之外,我們正在經歷著的包括高考移民、考場舞弊、高考經濟、假冒僞劣考試鉛筆、以及包括金融高管人士子女享受北京考生分數待遇等看起來有點怪怪的與高考有關的種種現象,最終都將寫爲史冊,並成爲歷史的一部分……

   說真的,我還真希望知道,三十一世紀的人們對此是怎麽看的呢!

──轉自《天涯雜談》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曾穎:潑皮牛二的英雄情結
我身邊的一個抗戰老軍人
決不是吹牛  我曾在成都的河裏遊過泳
曾穎:老賈和歐洲的廁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