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看高考(一)

三十一世纪的人们怎么看高考?

曾颖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8日讯】三十一世纪?

   不错,是三十一世纪!也就是再过1000年,那时,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成为古代,我们用过的马桶都成为文物。而我们天天念叨着的名词和概念,也将成为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名词解释。这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要说的“高考”。

   要想推测1000年之后的情景,其实也不是很难。我们只须从我们的时代往前推1000年,看看我们祖先们的生活,便大致可以推出个子丑寅卯来。

   可以肯定的是,1000年前没有高考。至于1000年后有没有,那就说不清。但1000年前的读书人,却有着比现代高考意义更重要的“科举”,虽然两者不能等同而论,但其中作为人才选拔手段的共性,却又使二者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事实上,现代的许多人,在造状元碑和搞“状元文化节”的时候,已不自觉地把两者等同起来。

   于是,我们便能从一块块冰冷的石碑上,看到一张张逐渐苍白的书生的脸。能看见古时的书生们拎着食箧和马桶蜷在土地庙一样的考场里撚须作文。他们穷尽一生读的四书五经和熬尽清灯写出的策论和八股文,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眼中是那麽的遥远而不可思议。

   我们很难想象,三十一世纪的人们,透过历史审视我们时,是否会有和我们相似的得之于历史和文化进化的优越感?是否也会对我们的高考,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想法?他们会不会想,我们的祖先,曾经经历过那样的考试方式而赢取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曾经像战士一样,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姿态,从幼稚园开始便与同类展开血雨腥风的战斗。他们也许会因为几道题的答案对错,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而影响这一切的,有可能是一场小感冒或一次小小的堵车,甚至是考试前夜钻入蚊帐的一只扰人的蚊子……比起我们看1000年前的古代考生,1000年后的人们依然会那样莫名惊诧且悲天悯人吗?

   和1000年前磨断青冈板凳的十年寒窗青灯苦读相比,当代高中生经历12年不分白天黑夜为“毕其功于一役”的高考所做的准备,算不算一种对应?

   和1000年前万中选一的乡试会试殿试最终选出区区几十名佼佼者的“成才”独木桥相比,1000年后的人们看我们50%左右的高考录取率,是否会感觉独木桥变成了小石桥?

   除此之外,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包括高考移民、考场舞弊、高考经济、假冒伪劣考试铅笔、以及包括金融高管人士子女享受北京考生分数待遇等看起来有点怪怪的与高考有关的种种现象,最终都将写为史册,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说真的,我还真希望知道,三十一世纪的人们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转自《天涯杂谈》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曾颖:泼皮牛二的英雄情结
我身边的一个抗战老军人
决不是吹牛  我曾在成都的河里游过泳
曾颖:老贾和欧洲的厕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