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俄軍演意在抗衡美日同盟

標籤:

【大紀元8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中國與俄羅斯近日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備受外界。一些學者專家認為,中俄軍演主要針對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同盟,戰略考量則是基於陸權國家的聯合關係對抗海權國家的結盟關係。

為期八天的中俄「和平使命─二零零五」聯合軍事演習十八日正式展開,演習主戰場位於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和中國的山東半島及其附近黃海水域。

選擇演習地點通常是參與演習國家須事先協商確定的重點,因為不僅要考慮到參演國各自利益和條件,還要考慮相關國家可能的反應。

中俄從去年底針對軍演地點進行長時間協商,直到今年三月才定案,透露出兩國對於軍演項目及目標存在不同的戰略考量。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賴怡忠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中俄一開始對於軍演的看法分歧,俄羅斯將軍演定位為反恐,希望演習靠近中亞地區,但中國希望在東海地區,明顯針對台灣。後來地點定在渤海及靠近日本海的海參崴,主要針對美日同盟。

賴怡忠分析,今年二月美日發表「二加二聲明」後,中國希望藉由中俄軍演,向美日同盟展示中俄陸權國家的聯合關係,對抗美日的海權結盟關係。

「二加二聲明」是指美日兩國二月舉行國防部長及外交部長會議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將「鼓勵台灣海峽相關問題透過對話和平解決」列為共同戰略目標,這是兩國在聯合聲明首次具體提到台海問題,凸顯兩國對台海情勢的高度關切。

與此同時,去年底以來,東歐及中亞地區情勢出現變化,當地陸續發生喬治亞、烏克蘭以及吉爾吉斯等三國政變。俄羅斯認為,這些「顏色革命」正是美國利用在中亞的駐軍,推動中亞國家脫離俄羅斯的掌控。

因此,在自身安全考量上,俄羅斯最關心的是東歐、中亞等近鄰國與俄國的關係,甚至擔心出現無法預料的狀況。

至於俄羅斯為何同意更改演習地點與目標?賴怡忠認為,如果中國與美國在俄羅斯東太平洋地區處於對抗關係,有助於減輕美國改變俄羅斯影響東歐及中亞地區的戰略壓力。

另有學者分析,中國希望藉由與俄羅斯的演習,向美日同盟示威;中國方面的憂慮是,美日發表「二加二聲明」後,美日兩國已公然插手處理台海問題。

對於中國把軍演對象由台灣轉變為美日同盟,一些學者的看法是,今年五月連戰及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後,中共可以透過與台灣政黨的合作關係,直接處理有關台灣內部的問題。在此情況下,中共認為台灣發生不可預測情勢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

相形之下,美日同盟關係近來快速發展,美日是否提出新的安保聲明,或者重新修正美日防衛指針,這些情況似乎還難以預料。於是,以陸權國家的戰略聯盟對抗海權國家的戰略結盟,便成為中俄軍演重要的戰略考量。

銘傳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許志嘉認為,中俄軍演在政治、兩軍交流合作等政治意圖,遠高於軍事上的戰略目標。

許志嘉表示,中俄關係從過去因珍寶島事件衍生軍事衝突,到後來逐漸改善關係,兩國建立起定期、多層級的高層定期會晤,如今兩國舉行大規模軍演,兩軍交流日益密切,勢必引起西方國家的疑慮。

事實上,中俄都支持多極世界的觀點,兩國也希望建立起抗衡美國霸權的力量。也因為如此,中俄這場大規模演習引起美國高度關切,美軍除了嚴密監控軍演,並已預先向中俄喊話,「希望軍演不會動搖地區穩定」。

日本也嚴密關注軍演發展。日本防衛廳表示,中俄軍演雖對目前日本週邊安全沒有立即的威脅性,但未來影響可能逐漸加大。接近演習地區的南韓則有另外一番解讀,南韓認為演習是為應對朝鮮半島情勢,即半島出現緊急狀況時,中俄軍隊能否在韓美聯軍前壓制北韓。

至於台灣的立場,學者表示,台灣應注意這場軍演如何影響區域局勢,留意是否出現不利於台灣的戰略平衡;雖然台灣能發揮之處十分有限,但至少可提醒主要國家注意情勢發展。

對於有評論指俄羅斯想利用軍演賣武器給中國,學者認為,這無法解釋中俄對於軍演地點的選擇,以及俄羅斯為何派出最重要師團參演;如果只是賣武器,就會是武器展示的軍演,但這是一場軍事戰鬥意味濃厚的演習。

中俄兩國歷來最龐大的聯合軍演才剛開始,預料美日將會全程監視。一些學者則提出,未來值得關注的是,中俄在演習後是否會有進一步的軍事合作,以及美日對這次演習的具體反應;而這些強國的互動,又是否會影響東北亞局勢的演變?

相關新聞
日媒:中俄演習嚇台牽制美日並針對朝鮮半島
瞄準美台 中俄聯合軍演
中俄聯合軍事演習  主要目標是美國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將嚴密監控中俄軍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