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亞太格局:日軍戰俘在蘇聯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8月3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白樺2005年8月31日莫斯科報導)1945年8月,在日本投降前夕,蘇聯突然放棄了對日本的中立立場,向日本宣戰,大批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朝鮮半島以及南薩哈林地區。蘇軍的挺進受到到了日本關東軍的頑強抵抗。

俄羅斯《商人政權》週刊的觀察員日爾諾夫研究過日本戰俘和蘇軍對日作戰的許多檔案資料。日爾諾夫說, 不少人認為,日本人很快就向蘇軍投降了,但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日本關東軍並不是在所有的地方立刻投降,蘇軍因此曾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日爾諾夫說:「在50年代,如果我沒有錯的話,蘇聯曾經審判過一名日軍師長。我看到過有關的檔案資料,我的記憶是,這名日軍師長率領他的部隊甚至在投降命令下達後,仍然在南薩哈林地區抵抗了好幾個禮拜的時間。由於日軍抵抗非常頑強,蘇軍方面損失慘重。後來蘇軍大部隊不得不將這支日本軍隊團團包圍,在這之後日軍才被迫投降。那名日軍師長在審判後被蘇聯處死。」

*日軍戰俘害怕留在中國*

日爾諾夫說,在日本被徹底打垮後,在中國東北的日軍戰俘當時都非常願意前往蘇聯。他說:「對日作戰的蘇軍老兵曾經向我講述過這樣一些事情,日本關東軍的士兵當時非常害怕蘇聯軍隊將他們轉交給中國方面,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他們知道中國人會立刻將他們處死,所以日本戰俘為此哭泣,懇求蘇軍將他們帶到蘇聯。」

戰爭結束後,大批日軍戰俘隨同蘇軍一起被帶到了蘇聯。不過日軍戰俘在蘇聯的命運並不輕鬆。戰後的蘇聯經濟一片貧瘠,日本戰俘作為免費勞動力資源對蘇聯國民經濟的建設和復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蘇聯的許多工業企業,大型基礎性設施等等都是在日本戰俘的積極參加下建設起來的。日本戰俘當時建設的一個最著名的工程項目是遠東地區的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大動脈。

日爾諾夫說:「當然這些戰俘對蘇聯來說當時非常重要。你知道,戰爭使蘇聯的人力資源損失殆盡。許多人在戰爭中犧牲,許多人在撤退的過程中餓死,所以戰後在一些工業領域實際上幾乎找不到人來工作。」

*日本戰俘工作勤奮*

日本戰俘因為工作勤奮、認真和組織紀律性強擁有非常好的信譽。日爾諾夫說:「日本戰俘的工作效率要比蘇聯工人和囚犯好很多,因此在很長的時間裏蘇聯都不太願意釋放這些日本戰俘回國。或許蘇聯和日本沒有簽署和平條約也同這方面有關係。」

日爾諾夫說,日本戰俘主要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從事繁重勞動,當然不少戰俘後來也被運到了烏拉爾地區和中亞地區參加施工建設。

蘇聯當時的物質生活條件貧困,特別是西伯利亞地區惡劣的嚴寒氣候使日本戰俘痛苦不堪。日爾諾夫說:「我讀過日本戰俘的一些信件,他們對俄羅斯的嚴寒幾乎無法承受,他們對此非常不喜歡。」

雖然經濟上的巨大好處促使蘇聯想繼續使用日本戰俘,但在日本政府和日本共產黨的努力下,絕大多數日本戰俘後來仍然被釋放回到了日本。但也有很少數的日本戰俘後來留在蘇聯定居。

*日本戰俘獲准同蘇聯女子結婚*

熟知日本戰俘問題的日爾諾夫說,蘇聯政府對待各國戰俘的立場當時存在著一些微妙的差別,至今無法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比如,蘇聯允許一小批日本戰俘同蘇聯婦女結婚,日本戰俘也是唯一被允許留在蘇聯定居的外國戰俘。但蘇聯卻不允許德國、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國的戰俘同蘇聯婦女結婚,不允許他們在蘇聯定居,這些國家的戰俘後來被全部遣返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在蘇聯定居的日本戰俘中,有的人居住在遠東和烏拉爾地區,也有的人居住在莫斯科。個別的日本戰俘後來還進入著名的莫斯科國際廣播電台從事對日本廣播直到今天。

俄羅斯著名女政治家、自由派政黨「正義事業聯盟」前領導人本田的父親就是一名日本戰俘。本田透露說,她父親曾經是一名日共黨員所以能很快被釋放。50年代他父親同在遠東、當時還是小學教師的她母親結婚,後來全家一起遷到了莫斯科定居。本田的父親後來甚至進入到了蘇共中央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參加諾曼底紀念活動 英工黨領袖登上世界舞台
美中防長激烈交鋒 「印太新趨同」遏制中共
Shein在西方擴張 遭遇多重障礙和抵制
白宮:威懾中俄 必要時美會增加戰略核武部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