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禁止電台電視「港台腔」

一律普通話 不用粗語俚語行話 不夾雜不必要外語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強綜合報導)中、港、台媒體9月15日廣泛報導了中國國家廣播電視電影總局在14日正式出台《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的消息。

中國廣電總局下發了《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全國37家電台、電視台近200名播音員和主持人簽署了這個《公約》。該《公約》要求:播音員和主持人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話,不模仿港台腔及其表達方式,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達方式,不使用對規範語言有損害的口音、語調、粗俗語言、俚語、行話,不在普通話中夾雜不必要的外語。《自律公約》還對播音員和主持人的著裝等事項提出要求。

按照有關規定,電台和電視的播音員若有違犯者,將失去中國廣播界的最高榮譽之一的「金話筒獎」的參評資格,如果情況嚴重,將面臨下崗危機。

港台腔是中共陳腔外的新事物

《自律公約》對語言規範的要求合理嗎?電子雜誌《大參考》主編李洪寬和美國約克學院教授周澤浩15日圍繞這些問題自由亞洲電臺作了一場討論。

李洪寬提到大陸文革以後,由於對中共媒體中長期以來的陳腔濫調已經厭惡,很想聽一聽新鮮事物,於是對當時出現的港台歌星的腔調產生興趣。應該說那時候的港台腔對大陸民眾來說是一種新鮮事物。

李洪寬舉例說明,秦始皇統一文字是為了使人民在語言交流中不產生誤解,而在一些地方娛樂性節目中夾一些港台腔來調劑氣氛,應不會有絲毫問題。

江澤民很喜歡「夾雜不必要的外語」

周澤浩指,該《公約》題目與內容本身就有矛盾。題目說自律,而內容是硬性要求。他認為該《公約》的出臺可能是為了禁止地方和外界文化對中共黨文化的衝擊。

周說,大陸中央臺的軟性節目太少,《公約》中這種硬性要求也很難操作。例如要求「不在普通話中夾雜不必要的外語」,周澤浩提到前中國主席江澤民就經常在各種場合話中夾帶洋文,並提及江澤民當年在媒體問話面前抓狂發彪的訓罵香港女記者「naive」的話。

「剎住這股風氣」還是「特別歧視」

大陸《南方日報》形容港台腔「聽了讓人直起雞皮疙瘩」,「甚至原本以大氣儒雅自居的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現在也有『發爹』的趨勢。」廣電局的《公約》是要「剎住這股風氣」。

不過,香港親北京報紙《文匯報》指出,中國當局近兩年來曾不止一次地提出過類似規定,但收效甚微。該報引述網民的話說:「港台腔不應受到廣電總局的特別歧視。」

香港《經濟日報》說,網民認為廣電局「歧視南方人、小題大作,將問題政治化」。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中國傳媒大學一名學者的話說,在收視率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無論是準則還是公約對主持人的約束都很有限,觀眾的認同最重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趙忠祥向娛樂新主持開炮
膚淺、庸俗、浮躁 趙忠祥向娛樂主持開炮
中共禁播「不倫不類的港台腔」
綜藝節目不准港台英腔 大陸廣電總局越管越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