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到五棧樓 I

張三 撰文、圖、攝影

人氣 20
標籤:

下了遊覽車,當我吃上一口台南小吃白北魚羹,不一樣的味道,我就知道真正的台南到了,正港的台南味來了。

台南之行的故事,從遊覽車上的台南印象分享開始,在來的遊覽車上,領隊老師接到電話,一個睡過頭的美女,被放鴿子了,約定集合的時間打電話去,問她說「你在哪裡」,人還在床上,想說「我在你心裡」「…」。

搭統聯客運趕來會合,車上眾人述說著記憶中的台南,講著所知關於台南的故事,老中青三代大家講的故事都不一樣,車到赤崁樓前放牛吃草各自找喜歡的小吃,我選了白北魚羹,又去吃了東巧鴨肉羹,還有義豐冬瓜茶,三樣剛剛好。



吃完小吃開始逛赤崁樓,開始真正的府城古蹟之旅,首先是門口的石獅,年代久遠,用的看起來像是偏白的芝麻石,是康熙年間的古獅,然後進入參觀,當然赤崁樓最重要的地標是有九隻贔屭。

問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小朋友一定會說是烏龜,畢竟龍生九子知道的人還是不多,贔屭上馱的福康安記功碑,上面是五爪的龍,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被稱為蟒的四爪龍, 皇帝所用的五爪龍倒是第一次所見,贔屭碑座馱的碑幾乎就像是赤崁樓的代名詞。  



我是台南人,讀書時就搬來北部了,昔日爸爸媽媽去赤崁樓安平古堡玩,去的時候搭車,回程搭船走台南大運河,在風景區大門邊,那時有專門幫人照相的攝影師,照片洗好後再寄給你,家裡有幾張舊照片,照出赤崁樓舊日的樣子,從小看到大,所以我對這裡一直充滿了好奇與感情。

另外赤崁樓有兩個匾,名字寫的不一樣,一個是民國36年4月由卓高煊題的「赤崁樓」,是民國55年由黃杰所題的「赤嵌樓」,不管怎樣從赤崁夕照的美景,可以想見,當「安平追想曲」的歌聲,迴盪在屋宇之間時,且午後光亮的陽光,照在紅豔豔的樓城,這景象可讓昔日的美景再現。
 



赤崁樓左邊的碑林裡,有雙面兩文碑、軍工廠圖、石馬石斛等,相對於各式各樣的碑文,軍工廠圖是少見的建築佈局的碑,雙面兩文碑,一面清朝時刻的一面日據時刻的,是少見的兩面碑,樓邊是古老的城垣牆壁,明顯的看出來磚頭尺寸比較小,據稱是以此為據,推斷出昔日建城的遺跡。

這裡所雕的龍面目猙獰,看起來都像是惡龍,是我感到比較奇怪的,早期西方的龍是惡龍,赤崁樓曾是荷蘭所建,所以屋頂的龍、御路前的龍,看起來都像是惡龍,文昌閣前的石獅子也有風情,解散後就在附近四處照相。 



祀典武廟就在赤崁樓前面,祂的天際線是我所看到最美麗的,上過課才知有個擱樑架,是用古代的錢幣圖案表之,進門回望有「大丈夫」的匾,號稱府城第四大名匾,我在這裡第一次發現龍生九子的狻猊,以前在桃園所知「狻猊,形似獅,立於香爐兩側」,看了大廟的香爐只覺得形似龍,到這裡看了香爐才知什麼是狻猊,就是香爐上所雕像獅子的東東。



武廟的另一特色,即瓦當滴水是特別開模量身訂作的,燒成祀典武廟四字,後殿有關帝詩竹,就是竹葉詩,「不謝東君意 丹青獨立名 莫嫌孤葉淡 終久不彫零」,這也是上課時猜了半天的文句,旁邊還有月老祠,小朋友還問要不要拜拜,她的媽媽笑著說「妳太小了,還不用」,小朋友似懂非懂的,哈哈哈。

月老祠的貢桌上盛有裝紅線的盤子,我們的會長拿了兩條,旁邊有株古梅,傳為明寧靖王所植,古梅在古廟的氣氛,枝椏橫斜,景象適然,然後又想到武廟門口的肉圓味道也還不錯,嘻。 

續往大天后宮,就在附近,為原明寧靜王府,門前石雕的龍,特別的搶眼美麗,龍虎堵石雕的馬左右各四匹,共成八駿圖,這裡龍柱的龍爪卻是三爪的龍,也是少見的元素,憨番也很明顯,還有御路上眼睛閉上的夢龍,都是標準建築的元素,

在正殿裡可看到潘麗水的彩繪,還有很大的椅寮,這椅寮坐上七八人沒問題,後殿同治四年藍底金字的匾「一六靈樞」,這種顏色的搭配非常少見,有種空靈的美,越古老的寺廟,越有古物風華。



陳世興古宅是另一景點,位置在赤崁樓的龍邊,有個萬福庵開基齊天大聖的巷子進去,它有荷蘭建築的特徵鐵剪刀,就是壁鎖,左側牆壁上壁鎖很多,像是蚯蚓一樣的爬滿整面牆,是為最明顯的荷蘭特色,上課時老師曾以「壁鎖.憨番.紅毛城」,為題來介紹古都台南,滿好的題目,解說牌上有提到「陳宅山牆所見之壁鎖(鐵剪刀),不僅式樣多種(有X,S,T形),且數量相當多,堪稱建築史之活教材」,



左邊廂房的聯對都是和結婚有關的,門聯橫聯為「看兒輩今小登科」,上下聯「為吾兒婦尊吾禮教,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另有「燕爾 螽斯」的門對,新婚燕爾當然容易理解,螽斯就不知道是何意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燕和螽都是動物,爾和斯就是這個那個了,參訪民宅總有些意外的驚喜。


——本文轉載自虎茅莊的旅行 http://home.kimo.com.tw/tigergrasstown/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閩東之珠_南竿篇
台灣閩東之珠_北竿篇
台灣金山民居
台灣金山民居 人氣 16
台灣彰化老街之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