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知萬博追求循環型社會理想下的環保成果

標籤:

【大紀元9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愛知縣特稿)日本世界博覽會(愛知萬博)將於九月二十五日閉幕,為期半年的博覽會吸引超過二千萬的各國遊客參與,台面上傲人的成績之外,更值得肯定的是幕後在環保上的貢獻。

  愛知萬博在日本國內也稱為「愛.地球博」,從這個名稱便可以清楚看出,這次博覽會對提高環保意識,改造「循環型社會」的強力訴求。

  從會場內外接駁旅客的無公害交通工具、保留自然環境的會場設計、可以拆卸回收當貨櫃使用的組合式展覽館,以及採用太陽能、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都可以看出主辦單位在環保上的用心。

  萬博會場內整潔的環境讓人印象深刻,除禁止遊客攜帶市售商品入場外,場內的垃圾分類也做得很徹底。大會統計會期中垃圾回收的數據指出,歷時半年、二千多萬人參與的世界博覽會,垃圾回收率竟達到七五%。

會場內共設有八十個垃圾收集站,將遊客留下的垃圾細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塑膠、報紙、保特瓶、免洗筷… 等九大類。各展覽館的垃圾則集中在十六個回收站,垃圾細分成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廚餘、瓶罐、鋁罐、廢食用油、保麗龍、紙箱、報紙… 等十七大類。

  這些垃圾可回收的都儘量回收利用,像廚餘、免洗筷可靠甲烷(CH4)發酵後用來發電,或是當做堆肥;廢棄食用油用來當作燃料、飼料、肥皂;保特瓶成為回收材料;塑膠和保麗龍則當作燃料資材等等。

  大會統計,從三月二十五日開幕到八月二十四日止,垃圾量達三千七百三十一噸,除可燃、不可燃垃圾之外,可回收利用的達二千七百九十噸,回收率達七五%,雖然只達成預定中八五%目標的九成,但是與日本全國去年垃圾回收率的十五.九%相比,可說頗有成效。

  愛知萬博閉幕後,展覽館的展示品如何處分也讓人關心。各國展覽館早在閉幕兩個月前,便開始籌備上網拍賣展示品事宜,此舉不僅可減少大型垃圾的產生,還可以物盡其用,一舉兩得。

  此外,約旦館的一部份「死海的水」,已決定留給愛知縣私立城西高中在文化祭上使用;義大利館的「義大利廣場的盾和模型」將捐給神戶市,巧克力做成的展示車將捐給知多町的博物館等,更是有效達到循環型社會的目標。


相關新聞
愛知萬博瓦斯館今發生小火災
環保考量  愛知萬博的展示品將上網拍賣
台女童軍愛知萬博表演 打響中華民國名號
雖歷經考驗  日本仍成功主辦愛知萬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