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憲改論壇 憲改觸及國家認同 短期難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多位學者昨天在中研院憲改論壇中表示,憲改聯結著複雜的國家認同因素,已成為泛藍和泛綠抗爭的延續,儼然變成維護中華民國或建構台灣新國家身分之爭,預料將會與選舉結合,成為長期難解的政治議題。中研院長李遠哲表示,歡迎學界共同來關心憲改問題。

學者預料 一遇選舉就發燒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吳玉山指出,憲改的挑戰不少,但「要不要與過去斬斷關係」,才是現今台灣辯論修憲或制憲最重要的所在!與一些憲改爭議持續多年的國家相較,波蘭拖了八年,匈牙利花了七年,這些東歐國家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憲改時就已把建構民主體制與重構國家身分一次完成,但台灣卻有認同衝突,也就是很嚴重的國家認同問題,算算迄今漸進修憲已十八年了,未來還可能繼續下去。

吳玉山指出,民眾似乎不是那麼重視憲改內容,而是非常關注用什麼方法憲改,是採取「修憲」或是「制憲」?在泛藍眼裡,泛綠人士主張制憲不是為了總統制,而是為了幹掉中華民國憲法,是要把國家的名字改成台灣。

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吳志光認為,與憲改爭議持續多年的東歐國家相較,台灣有一些因素不太一樣,其中包括國家認同的問題。

他形容,「大家不會計較牛肉內到底有什麼內容,而是計較牛肉的形式」,也就是說是修憲或制憲,因為牽涉到國族建構的問題所在,若是覺得它是制憲的話,就等同是要建立新國家,憲改在台灣已成為泛藍和泛綠抗爭的延續。

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表示,國家認同的問題在台灣由來已久,絕不是民進黨執政之後才「後發」出現的問題。

中山大學政治所所長廖達琪則指出,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五位歷任總統與憲政發展的關係,各有不同。陳水扁推動憲改,「可能憲法實質內容並不重要,但在推動過程中塑造台灣國家認同才是根本目的」。

憲政大師:應避免社會衝突

國際知名憲政制度與設計大師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霍洛維茲也應邀在研討會演講,他強調,憲改應符合人民的期待與社會的需要,追求大眾福祉,避免衝突。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