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蔡崇國──談中共悼念趙紫陽、周恩來之別

人氣 13

【大紀元1月23日訊】(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明月採訪報導)本月17日是趙紫陽去世一週年紀念日,周恩來忌辰30週年也同在本月。民間紛紛舉行了對他們的悼念活動,但令人不 解的是,中共政府對這兩位前總理的悼念方式卻大相逕庭。對周恩來是大肆宣揚, 而對趙紫陽則是限制和抓捕悼念人士。為何會有如此的天壤之別?就此,本台記者明月特別採訪了當年參加89「六四」的民運人士蔡崇國先生(中國勞工通訊法國 負責人),來談談他的看法。

下載收聽(mp3)

對於中共政府的這種做法,蔡先生認為: 「趙紫陽作為一個 歷史人物,他像征著甚麼,他像征著中共八十年代一批改革家的那種現實主義、那種理想,尤其是他像征著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那麼他像征著中國人 對民主的渴望、對自由的渴望,這些象徵意義中國政府是很恐懼、很害怕。

那麼周恩來實際上對中國政府目前來說,它要塑造一個形象,就是周恩來是親民的、周恩來是廉潔的,共產黨過去有這麼偉大的人物。它一方面想透過對周恩來紀念的活動來使中國政府的各級領導有一個榜樣,這是它們中國共產黨的領黨人對中國政府現在腐敗越益深化的不安的一種表現。」

「周 恩來實際上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有才能,他有眼光,但他在這個體制之下特別在毛澤東的那種無可挑戰的權威下,他根本無法發揮他的才能,他只能唯唯諾諾, 甚至只能夠為虎作倀。那麼中國現代的很多悲劇,文革當中很多悲劇,與他都脫不了干係。那麼中國政府對於這一點它當然是隻字不提的,另外一件事情隻字不提的 是,76年紀念周恩來變成一種對毛澤東對四人幫那種專制的抗議。」

「那麼趙紫陽和周 恩來紀念的不同,一個壓制一個宣揚,一個反應中國政府對現實是很矛盾的恐懼,對趙紫陽的象徵意義的恐懼,甚至表現出現在領導人對趙紫陽的歷史的功績、人民 對他尊重的一種嫉妒,顯示了現在領導人物的那種心胸狹隘,那麼他們對周恩來的紀念意義呢,那是一種宣傳。他們那種紀念實際上也是有選擇性的,那麼對76年 的民眾對周恩來的紀念它完全隻字不提,它其實也很恐懼對周恩來的紀念也被變成一種對中國政府官員普遍腐敗的一種抗議。所以歷史人物嘛,每個人心中的意義都 不一樣,官方的和民間的意義都不一樣。」

此外,對現在民間悼念趙紫陽的活動,蔡先生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說:(錄音)「我覺得趙紫陽先生在中國當代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應該紀念他,特別是我們不管是在海外還是在國內也應該反省(關於)趙紫陽先生他的人格,他在中國當代史上改革民主化,處理六四問題上的態度。我覺得趙紫陽先生有政治現實感、有開放的精神、有一種基本的人道關懷,同時也對中國的現實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同時他還有很重要的一種榮譽感,就是說他關注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民眾和歷史如何評價他,他確實關注中國的未來,所以像這些精神和中國當代的領導人相比較起來那是高很多的,特別是在趙紫陽以後的領導人根本對中國的現實是一種萎靡的態度,想到的不是中國及中國人的需要而是他們保護權利的需要,對民主是非常恐懼的,更沒有一種 在歷史上建立一種功勳的那種榮譽感,也沒有基本人道的關懷,所以趙紫陽這種精神是特別寶貴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又不能夠誇張、又不能夠把趙紫陽先生看作一個民主人士,不要把我們今天的情感投射 到他的過去。特別是對中國嚮往民主的人來講,這個很重要的,不應該把趙紫陽在民主、自由這種方面無限的拔高,我覺得這也不是他家庭的願望。」

「另外我還要講一點,我對他的家庭也是很敬佩的,在紀念趙紫陽的時候,他的家人對趙紫陽對六四的那種不屈服 的精神,特別是說明他們家人對趙紫陽的選擇毫不後悔,我覺得這是不畏懼強權的忠實於歷史的精神,這也是很值得尊重的。」

蔡崇國簡介:中國民主陣線法國分部主席, 中國勞工通訊駐法國負責人蔡崇國是六四學生運動的見證人之一,1989年期間在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積極參與民主運動,主辦「青年論壇」雜誌。六 四後流亡海外,於1989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到達法國。

以上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明月採訪,梧桐為您編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趙紫陽逝世一周年祭】聽從你的心靈
趙紫陽週年忌日鮑彤無法前往弔唁
趙家門外 訪民吶喊要民主自由
北京美化形象同意丁子霖劉曉波悼紫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