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台灣排名24中國94

標籤:

【大紀元1月2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永泰2006年1月24日台北報導)根據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所做的“2006 年全球環境績效”調查指出,在133個國家和地區當中,台灣排名第24,中國排名第94。

這項調查以國民所得高低將133個國家分為10組,按照這些國家的六大政策當中的16項指數來排名。這六大政策分別是環境健康、空氣品質、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生產性自然資源以及可持續的能源政策。

國民年平均所得在25300美元的台灣被排在第二高所得的組別,台灣的得分是79.1,總成績名列第24。 中國的國民年平均所得估計是5600美元,所以被安排在第5組,得分是56.2,排名第94。

*台灣環境還有不少改善空間*

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認為,台灣的排名雖然不算太糟,不過,大家還是要以高標準來要求環境保護,所以台灣還是有不少改善的空間。

徐光蓉說:“應該要花更多的心思,不是要賺更多的錢,我們很多事情是賺了很多的錢,可是付出相當多的社會成本,這樣下去是不是值得?”

台聯黨立委何敏豪指出,台灣的環保運動從1988年開始啟蒙,經過這10多年的努力,政府也在環保的立法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何敏豪說:“所以台灣任何產業的投資,都必需要有一些環保評估的作業階段,我想,政府已經有相當投入,只不過在執行面,台灣還有強化的部份。”

*中國政府態度是環保關鍵*

針對中國環保績效不太理想的情況,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認為,雖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時很難取得平衡,不過,中國政府的態度是最重要的關鍵,否則環境問題處理不好,甚至有可能出現社會問題。

徐光蓉說:“因為假如淮河或是任何地方,她居民的土壤被污染,所以種出來的東西都是有毒的,等於生命就縮短了很多,甚至工作都無法養活自己,你說,這樣的情況,會不會衍生成社會問題?”

台聯黨立委何敏豪則指出,低所得國家在致富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以經濟發展為重政策而忽略了環境保護的現象。他說:“台灣過去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也是經過這樣的手續,中國是封閉社會,比台灣當時更嚴重,也是一個極權專制,人治的社會,對於整個環境的投入,很多人會忽略永續發展。”

*新西蘭瑞典芬蘭捷克英國排最前*

這項調查顯示,排名前5名的國家分別是,新西蘭、瑞典、芬蘭、捷克和英國。 調查還指出,一個國家的環境績效在相當的程度上取決於該國的富裕程度。不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也有一些國家卻更注重環保問題。

調查還說,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面臨著不同的環保挑戰。工業化國家通常被環境污染以及生態體系退化所困擾,而開發中國家則必須面對環境健康方面的多種挑戰,例如水污染所帶來的疾病和室內空氣的污染。

相關新聞
張子敬:力助張國龍做好環署整合
泛藍北市長之爭/宋暗批郝跳船不顧道義
外界反彈多  禁用塑膠類托盤及容器暫不上路
限塑政策轉彎 三月起小吃店塑膠袋免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