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住民過年方式 與漢人大異其趣

人氣: 14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三十日電)農曆過年是漢族親人團聚、除舊布新的重要節日,不過,對台灣原住民而言,過年概念多半與漢人不同;太魯閣族有「收穫祭」、卑南族有「年祭」,阿美族有與祖靈和其他生靈互動的「豐年祭」,布農族除了祈求狩獵豐收的「射耳祭」,還有與漢人過年概念類似的「新年祭」。

布農族的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法政綜合組組長舒拔利.伊斯坦大表示,漢人過年是團聚、休養生息的日子,身為農耕、狩獵民族的布農族人則依據主要農作物─小米的四時節氣生長進度調整作息,整地祭、開墾祭、疏苗祭、播種祭、除草祭、驅疫祭、收穫祭、進倉祭等各項歲時祭儀因此應運而生。

舒拔利.伊斯坦大說,布農族歲時祭儀中,最盛大的就是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初的「射耳祭」;因為布農族狩獵民族的天性,槍是布農族人的謀生工具與第二生命,祭儀中包括祭槍與類似成年禮的「射耳」儀式。

他指出,射耳儀式由部落中十一、十二歲的兒童,用弓箭射擊遠在十公尺外的水鹿耳,若射中,代表這名兒童已具備成年人的技術與條件,可加入狩獵隊伍。

布農族的「新年祭」則由耆老在空曠的地點拿一塊石頭丟向天際,丟得愈遠,就代表將厄運、不祥之物丟得愈遠,為新的一年揭開好的開始,接續隔年的農耕循環;儀式雖簡單,但與漢人除舊布新的過年習俗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民會秘書封雅君表示,台東卑南族在耶誕節到元旦間舉行的年祭,分為少年猴祭、成年男子的大獵祭與全村參與的年祭歌舞。

原民會指出,卑南族傳統規定,若族人家中有人過世,喪家須在隔年元月接受祭司與長老驅邪祈福的除喪祭儀式,之後才能參加部落的歡樂慶典;少年猴祭則是卑南族最重要的歲時祭儀,傳統儀式是由年滿十二歲到十四歲的少年上山抓猴,並將猴子帶回部落用箭射殺,訓練少年膽識及保衛家園的魄力。

另外,在阿美族傳統中,六到八月的捕魚祭代表年度的終止;秋季舉辦的「豐年祭」則相當於阿美族新年,從台東地區揭開序幕後依序北上,由各部落自行舉行,特色是豐年祭歌的領唱與答唱部分。

阿美族的原民會主委巴奈.母路說,豐年祭的重要性除了具有感染力的熱鬧歌舞,更配合秋天收割的節令氣息,讓族人有個洗滌、沉澱靈魂,與祖靈和其他生靈精神互動機會,牽引每位阿美族人(pangcah)回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