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零售賣場轉型 吹起自有品牌風

人氣 30
標籤: ,

【大紀元10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巧貞/香港報導、攝影

隨著新通路時代來臨,首當其衝的便是實體賣場的傳統銷售型態,因為伴隨網際網路、通信販賣等新通路的崛起,讓商品曝光及銷售的管道,不再受限於賣場中的有限貨架空間;換言之,不再只是砸下大筆廣告預算的產品,才有機會曝光,每一項產品都有被「知道」的機會,消費者的商品選擇性愈來愈多,也宣告著百家爭鳴的消費市場正式到來。

近來,暢銷排行榜上的熱門新書《長尾理論》中提到,以往企業界向來奉行80/20的法則,認為80%的業績都是來自20%的產品,也就是企業大部份的利潤都是來自於少部份的明星暢銷品,不過,隨著新媒體通路的急速擴增,這項鐵則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99%的商品都有機會被銷售,也讓許多原本被認為不具銷售力的商品,有鹹魚翻身的機會!

這個理論,在這幾年的化妝品零售通路的發展上,尤其明顯,台灣莎莎行銷經理甘珮瑋指出,旗下的美雜類商品,像是工具類及凡爾賽玫瑰、黑龍堂等流行性的小眾品牌,就佔整體業績30%,且數字持續成長中;屈臣氏行銷處公關處處長寇碧如更表示,在零售通路中,所謂80/20鐵則,已經逐漸變成80%的業績,是由小品牌來共同瓜分市場,其餘的20%才是大品牌所創造的業績。

而另一方面, 隨著消費者愈來愈knowledgeable,加上網路無國界的口耳相傳,即使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在沒有廣告預算之下,也可能在一夕之間爆紅,在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質」,沒有太大的疑慮之下,化妝品零售通路的另一個現象,則是在銷售知名品牌之外,通路商也開始發展所謂的「自有品牌」(OWN LABEL )。這個現象,在美妝及生活用品通路,例如莎莎、LVMH集團下的sephora及屈臣氏等,都可見到。

趨勢1 通路自有品牌 迅速崛起

隨著化妝品市場百家爭鳴的情況之下,化妝品零售通路發展自有品牌,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許多化妝品業者都曾私下透露,這是個通路強勢的年代,商品陳列及櫃位設置,都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與否的關鍵,通路決策足以影響產品的銷售業績,也因此,仗著擁有賣場管理權優勢的化妝品零售通路商,紛紛轉而去發展隸屬集團旗下的自有品牌及私營品牌。

莎莎 朝品牌管理公司邁進

在香港、澳門擁有50多家店面,全亞洲共有90家連鎖的化妝品零售店莎莎,早在10年前就已經搜購瑞士化妝品實驗室,相繼發展出Suisse Programme(瑞士葆麗美 )及Methode Swiss(蜜黛詩 )等頂級護膚的自有品牌,之後並併購加拿大的彩妝品牌Cyber Colors,在2005年,更創立集團同名化妝品牌「SaSa」系列,涵蓋彩妝及保養產品,今年3月也已進駐台灣。香港莎莎集團企業傳訊部總監Macy表示,目前旗下的自有品牌及獨家代理品牌,約占整個集團零售業務的30%以上,且比例逐年成長中,往後的發展計畫,也將逐步擺脫水貨店的形象,持續朝代理獨賣品牌及發展自有品牌前進。

Sephora、屈臣氏 自有品牌當紅

另一個隸屬L VMH集團旗下的化妝品零售通路Sephora,除販售Dior、Guerlain等國際知名品牌外,也發展出旗下的自有同名品牌「Sephora」,包括彩妝、護膚、身體保養等系列,不僅價格平易近人,一上市後,業績更是扶搖直上,經常榮登各國Sephora分店內的暢銷排行榜。

而屈臣氏旗下所擁有的自有品牌,涵蓋更廣,舉凡美妝雜貨、生活用品等項目都納入自有品牌的行列,例如:最為台灣民眾所熟知、由永豐餘製造的屈臣氏的面紙,提袋率可高達30%,其它像是屈臣氏吸油面紙、棉花棒、沐浴系列都是店內熱銷商品;此外,屈臣氏也另外發展較具個性的私品牌,如小澤家族染髮劑、蒂芬妮亞系列。

其實,不難發現化妝品零售通路自創的自有品牌,不僅能將節省的通路費直接回饋在產品售價,其陳列位置往往也最為醒目,佔據店內的主要空間。

趨勢2 引進獨家代理品牌

團結力量大!零售通路所營造的市場力,宛如聚沙成塔的力量。才剛在台開第400家分店的屈臣氏,旗下就有超過200個品牌在通路獨家販售,當中除了集團本身引進的獨家代理品牌之外,有不少代理商也十分樂意捨棄其他通路,交由屈臣氏獨家販售,當中不乏一些正當紅的熱賣品牌,像是資生堂旗下的MAJOLICA MAJORCA、劇場魔匠面具蜜粉、Fiberwing睫毛膏等,原因無他,看重的便是屈臣氏廣為分布的銷售據點。

同樣情況,也可在香港的莎莎看得見,記者走在香港銅鑼灣、尖沙嘴鬧區街頭,走個三、五步就能發現一家莎莎美妝店,其密度之高,可讓香港堪稱為全亞洲美妝零售業最密集的地區!而由香港莎莎旗下獨家代理的品牌也逾50個,像是最受香港貴太太喜愛、以活細胞科技著稱的瑞士品牌La Colline、由荷蘭整型醫師創立的醫學美容品牌Bergman等,以及前陣子才引進台灣的澳洲yoga品牌Natio等。值得一提的是,訴求天然成分的保養品,可說是繼高科技的頂級保養品之後,另一個受到受香港女性青睞的保養品類型,目前最受歡迎的,則是強調深海紅海藻成分的澳洲品牌Kirara。

趨勢3 店面專櫃化

有別於傳統美妝零售通路大堆頭擺放商品的櫃位設計,現今的化妝品零售店,整齊簡潔、一目瞭然的櫃位設計,直逼百貨公司的專櫃品牌。以香港的莎莎賣場為例,將旗下獨家品牌自成一區,每個品牌都有獨立明顯的櫃位,其他美雜類商品,則以功能區分,舉例來說,香港女生現在十分流行指甲保養及彩繪,這類型商品就自成一個美甲護理專區。此外,香港的莎莎除了販售化妝品外,也另設有健康食品專區,聚集了歐、美、日最流行的健康食品,這也將是未來化妝品零售通路的趨勢之一,台灣地區也將計畫引進健康食品區,目前鑒於台灣法律申請流程,台灣消費者還需等待一段時間。

無獨有偶,台灣屈臣氏針對部分形象店,也重新劃分櫃位設計,像是設立香水專區、男性專區等,以及設有鏡子及齊全清潔道具的中島型體驗區,可以讓消費者輕鬆試用各項彩妝品。

值得一提的是,零售化妝品店一反過去那種緊迫盯人的銷售方式,開始走向專業的顧客服務,例如:在賣場內設置專門的體驗區,有美容顧問提供試用體驗,消費者在購買一定金額的產品後,更能夠享受免費作臉服務。目前台灣莎莎延續香港模式,只要在店內購買15,000元自有品牌保養品,就能享有10次免費的作臉服務。

賽馬做公益 香港名流饗宴

記者此行在參訪香港化妝品零售店之餘,參加由香港莎莎集團冠名贊助公益賽馬活動「莎莎婦女銀袋日」。婦女銀袋日始於19世紀,與會來賓都是香港上流社會的仕紳名流及賽馬會成員,由於與會女士都必需配戴正式禮帽出席,在主辦單位的提供下,我也挑了一頂低調的黑色禮帽出席活動。

正式到了會場,才真是大開眼界,只見席間的名媛淑女都是經過一番悉心打扮,除了身上的華服外,頭頂上的禮帽更是爭艷鬥麗,一到入場處,見到等候許久的攝影媒體,入場的每位女性來賓都不疾不徐的停住腳步,擺好POSE,讓攝影師一一拍照,隨行的香港工作人員,面對閃光燈下,也早已習以為常,反倒是我們幾個來自台灣的平面媒體,一見到閃光燈,就匆匆忙忙的急著躲避鏡頭,直奔場內。在香港辦趴,總是不免俗的請到明星助陣走秀,不太熟悉的香港小姐、名模周汶琦、樂基兒等,都短暫現身活動會場。

在香港,一週會舉辦2次賽馬活動,相信許多人雖沒賽過馬,但在港劇或日劇「大和拜金女」劇情中,大致能了解賭馬時的熱絡情況,不過,觀看別人賽馬與自己親自下注賭馬的投入感,可真是大不相同,根據我的實際經驗,只能說,即使才花10元港幣下注,拿著馬票看賽馬,真的會更有「勝券在握」的感覺呢!

部分圖片提供/莎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06美妝市場焦點
市場新品牌口香糖  提神訴求鎖定上班族學生
科特勒談品牌 不需砸錢 B2B也可做品牌
施振榮:併購只是手段  非建立品牌的目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