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上空臭氧損耗創新高

標籤:

【大紀元10月5日訊】(明報新聞網2006年10月5日報導)歐洲航天局最新公布的衛星資料數據顯示,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損耗量達4000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歐航局說,世界氣象組織上周末已預計南極上空的臭氧損耗今年將創下新的紀錄,歐航局衛星傳回的最新資料數據證實了這擔憂。

據歐航局專家介紹,臭氧損耗量是根據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和深度計算的。根據歐洲衛星發回的資料,截至今年10月,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面積已達2800萬平方公里,其深度達到100個多布森單位(1個多布森單位是標準狀態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層厚度)。

氣象專家澤納指出,臭氧層出現空洞主要是人類活動產生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進入臭氧層後發生化學反應消耗臭氧造成的。這種化學反應在低溫下更加活躍。他分析說,臭氧損耗如此嚴重表明,今年南極上空大氣平流層內的溫度非常低。他補充說,氣象監測數據顯示,南半球高緯度地區今年8月底至10月間的平均氣溫為1979年以來的最低。

臭氧層是指位於距地表25公里至30公里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在南極上空觀測到臭氧層空洞。為保護臭氧層,國際社會於1987年9月通過了蒙特利爾公約,要求限制使用氯氟烴等化學物質。盡管如此,歐洲專家認為,殘留在大氣中的污染物仍可使臭氧層在未來20年裏繼續出現類似空洞。

相關新聞
北極臭氧層稀薄 去年冬季變薄百分之二十
美專家談臭氧層受損對地球的影響
全世界保護臭氧層的努力已獲成效
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面積創新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