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程曉農休市談中國經濟

脈絡清晰 以數據講話

人氣 9

【大紀元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梅休斯頓報導) 應『德州論壇』邀請,當代著名的中國社會與經濟問題專家何清漣、程曉農,於11月5日、6日抵達休斯頓進行了兩場精彩演講。何清漣就「中國近期引進外資政策的變化」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程曉農就「高增長與社會矛盾:中國改革模式之謎」發表了意見。數十位與會觀眾都聽的滋滋有味,問答精彩,整個論壇進行了3個多小時,而觀眾依然是意猶未盡。

  何清漣在演講中提出對中國近期外資政策變化的一些疑問。比如,近期發佈的「中國政治民主建設白皮書」提到,雖然目前外資越來越少,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但我們(中國政府)要嚴防他們在中國搞「顏色革命」。又說,外資的輸入大大助長了中國的腐敗,雖然沒有發現具體例證。何清漣表達她的看法,說這是典型的先定罪推斷。她還表示,原來外資以港臺為主,其他的包括日本、南韓及歐美國家。而今年外資減少了很多,日本、南韓下降了61%。

  針對日益抬頭的民族主義,她也提出引進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八大危險。而主因卻是中國自己的環保政策,以及實際的施行情況之不同。那麼誰在關注中國的民族企業呢?﹗

  她還介紹了中國政府今年出臺的引進外資新政策,包括幾點:

  1,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要付同稅。實行「兩稅並軌」。而原先國內企業要付25%-28%的賦稅。

  2,外資並購,外商到中國收購中國的產業。而中國則在海外收購包括石油等能源產業。中國政府目前接連碰到幾個不成功的例子,包括從美國、法國和德國收購能源產業的失敗。

  3,對海外華人影響最大的是﹕中國人移民海外的,再回到中國投資的,不再享有外資優惠政策了。包括在香港的中資機構在內。

  她還指出,外資在中國投資的政治影響會因為中國政策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外商對中國政府的牽制力是很大的。但由於利益的關係,目前幾乎都停止了對中國政府的人權譴責。如果因為政策變化,外商在中國獲利減少,那麼相對外商對國會和外國政府的遊說就會漸弱,相應的各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人權考量就會加強。

程曉農就「高增長與社會矛盾:中國改革模式之謎」發表意見(大紀元記者)

  程曉農則具體講述了改革帶來的種種結果。他表示,中國改革走了這麼多年,最大的變化,很多人認為改革是相當成功的。而最常見的幾種觀察中國的方式包括﹕

  1,外國記者式的。時間越短,而且集中在大城市參觀,就會感覺中國越現代化。中國有幾個櫥窗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2,台灣華人式的。走馬觀花,見木不見林。

  3,中國政府提供的一種方法。它告訴大家要把今天的大陸跟原來比,還說現在已經比40多年前進步多了。我們可以反問一下﹕印尼是不是比40年前進步呢?非洲的大部分國家是不是比40年前進步呢?南美的巴西是不是比40年前進步呢?這個地球上的大多數國家是不是比40年前進步呢? 我們不能倒著往回看。而應該有一個國際標準。

  4,全局分析法。程曉農指出,不能看改革的一個點,應該超越經濟來看。鄧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現在這句話好像衍變成了「中國經濟增長率是硬道理」,好像經濟增長率就代表一切。而且還說只有把餅做大,人人才有的吃。可是這種所謂公平分配的價值觀,是否符合社會公正﹖能不能帶來政治的進步﹖這才是國際的評價標準。

  程曉農還說,關於環境污染、道德淪喪,中國官方也在報導,但官方不報導的卻是社會兩極分化,矛盾越來越多。而中國政府強調中國經濟一直保持7%以上的高增長率,按理講應該是大部分成員獲益了,生活變好了。北京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在《社會學研究》上發表文章指出,經過20多年的改革,以戶均收入為尺度﹕改革前,家庭收入,城市裡差別不大,農村裡也差別不大﹔而改革後,中國人的收入和生活結構呈現「倒T字型」或倒「丁」字型結構,整個結構由10%的富人和90%的窮人組成。其中5%是極富階層,5%是城市白領、技術人員及一般職員。而窮人是指家庭收入僅夠餬口,不敢在任何其他事情上花錢。舉例說,大家看中國紡織品價格就知道。紡織品價格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標誌,因為服裝是可有可無的,如果沒有錢(不管是捨不得花錢,還是不敢花錢,都是沒有錢),是不會購置服裝的,這就是造成中國服裝價格長期漲不上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缺乏購買力。說明社會結構不正常,大部分人並沒有從改革中獲益。

  另一個例子,是中國的所謂「新三座大山」(高價醫療、高價教育、高價住宅)。而這些對城市居民來說,原來是做為福利可以得到的。但從90年代初,政府開始削減社會福利,而且從93年開始,許多國有企業倒閉,每年有5、6千萬下崗(失業)職工走上街頭,是因為沒有了工作,還要受「新三座大山」的壓迫。城市住房改革就是一例,原來就是從職工的工資中剋扣這部分費用,現在又以改革的名義,讓這些職工第二次花錢購買自己的住房。

  在談到改革政策時,中國政府都迴避了社會政策的問題,具體講,是具有社會正義的政策,還是不具有社會公正的政策﹖把社會主義變成了「劫富濟貧」,但並沒有達到社會公正。對各級政府黨政官員,社會主義的傳統政策對他們依然有效。他們可以享受免費醫療,免費住房,甚至多處住房。實際上改革是改那些沒有權力的。為什麼說改掉鐵飯碗,但政府機關官員還在增加﹖到底改革為了誰﹖實際上,改革是被政治精英集團劫持,社會公正是被質疑的。這個黨天天說代表這個國家、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從社會公正來講,卻是走向背離社會公正的路越來越遠。

  在談到怎麼認識改革的成果時,程曉農說,4年前北大教授孫立平就提出了「精英集團的封閉」觀點。他說,精英集團和既得利益集團是不會容許任何其他人分享他們的改革成果的。大家可以看到的是現在大學生、研究生的出路越來越窄,有的6-8個月找不到工作,成為長期失業者。2005年,中國官方統計有60%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後來中國政府宣布關於畢業生的工作問題的數據成為國家機密。而現在有的博士畢業生的工資水平下降到了一千元人民幣。有的大學生為了求得工作經驗,竟要求「無薪工作」。而同時,各級政府都在大力興辦公共工程,花費大量金錢改善市容市貌,為的是吸引外商,及對旅遊者起到正面影響作用。而中共卻提出要有「科學的發展觀」,一再否定自己的歷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何清漣:從陳光誠、高智晟事件看中國統治手段的非正當化
何清漣 :被遺忘的數千冤魂
何清漣:依法治國的前提 立法要有政治廉恥
何清漣: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將發生逆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