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一切為了奧運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BBC中文网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張家文11月27日報導)

昂貴的「演習」

中非論壇期間,向來擁堵不堪的北京竟然一下子變得暢通無阻。在交通高峰期,北京市內最為繁忙的几條公路竟然沒有堵車,這在平時几乎是無法想象的,而北京市政府竟然做到了。

但是他們也為短短几天的暢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比如北京市政府只允許兩成的公務車可以開上公路,而很多重要的道路都做出了嚴格通行限制,外地的車輛甚至被禁止在中非論壇期間進入北京市市區。為了防止大規模的擁堵和人員聚集,大型的旅游和演出也被禁止。

為了維護治安,走在北京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執勤的警察,還有武裝警察,也許這樣仍然無法讓官員們放心,于是他們還找了很多普通的居民擔當巡邏員。

當時不少网民在中國國內的一些論壇上質問:為了几天的國際會議,這么做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不過北京市的官員已經進行了解釋,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年多之后的北京奧運會進行的演習。

奧運會是「政治任務」?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政府來說無疑是一次從未有過的挑戰,中華帝國的首都的市政建設、接待能力、安全保障能力都將受到一次嚴格的檢驗。而在中國官員的眼里,奧運會的挑戰遠遠不僅僅是這些。

從中國領導人關于奧運會的講話中就可以發現,奧運會更是被看成展示中國國力,促進這個古老的國家更進一步開放的机會等等。這些沉重的意義疊加在一起,使得北京奧運會也變成了一項「政治任務」。

這种為一件看似与政治不相關的事情添加沉重的政治意義的情況并不少見,比如在中國加入了WTO的時候,盡管在一些人看來中國政府做出的讓步太大,甚至傷害了中國的一些產業,但是在中國領導人,甚至很多學者看來,加入WTO將使得中國完全融入世界體系,而不再可能回到毛澤東的時代。這在他們看來,顯然是值得的。

他們能夠得到什么

如此重大的意義,也許讓北京市的官員有些過于緊張了。很早之前,奧運會就成為北京市政府最為重要的工作,他們也為此付出了很多。

有一些付出給普通市民也帶來了不少好處。比如為了申辦奧運會,北京市花了非常多的金錢和精力去治理環境,后來還忍痛將納稅非常多、但污染也非常嚴重的首都鋼鐵公司的主要工厂遷到了別的地方。很多在北京居住了很多年的老市民都感嘆這几年北京的自然環境好了很多。

而另外一些做法卻給人恰恰相反的感覺。比如前段時間,北京市政府表示在奧運會期間,將「勸導」在北京從事建筑工作的近一百万農民回到他們的農村。對于從事廢品收購、小規模美容美發這种工作的人將進行「控制」。而如果外地人在這個期間進入北京市,甚至需要至少是縣級政府開出的證明。這個消息一報道出來,一下子引起了非常大的反映。

很多人都气憤地說這個奧運會根本不屬于老百姓。盡管后來北京市政府立刻對自己的說法進行了糾正,但是這件事情顯然也告誡中國的官員們,把奧運會過分看成「政治任務」,也許將會使自己陷入非常糟糕的處境。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更高層面的一些情況是可以預見的,為了奧運會能夠順利地進行,中國政府顯然絕對不會在2008年之前進行大幅度的政治改革。穩定將會繼續成為最大的政治追求,至少在2008年之前,大陸會盡可能維持台灣海峽的安定。

在國內,則將會繼續加強控制能力,比如對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力度。如果把這些成本都算上,真不知道中國是不是為了舉辦奧運會而付出最多的一個國家。不過真的希望奧運會留給中國的,千万不要僅僅是几座漂亮的體育館。(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透視中國:貪官讀什麼書?
透視中國:中國貪官讀什麼書?
透視中國:「結婚大年」中的離婚潮
中國「結婚大年」中的離婚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