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看升不升 歐洲財長指悖離經濟復甦走勢

標籤:

【大紀元11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淑琴台北八日電)日本正從「失落的十年」步入戰後最長的經濟復甦,甫上任的安倍晉三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相,無論從基本面或消息面來看,日圓都應該堅挺走升,而非現在的一蹶不振,日圓看升不升,不僅跌破不少市場分析師眼鏡,也引來歐洲財經首長一陣撻伐,強調日本經濟復甦需反映在匯率上。

日圓今年以前的頹勢不難理解。為了對抗長達7 年的通貨緊縮,政府不斷印鈔票,在貨幣供給相對高的情況下,日圓疲軟不振。

不過,今年情況丕變,日銀先是3月向定量寬鬆貨幣政策說拜拜,接著7月啟動6年來首次升息,儘管升幅只有1碼。再者日本龐大經常帳順差也應該對日圓匯價形成支撐。不過,日圓表現卻像扶不起的阿斗。

全球最大券商美林與全球外匯交易量最大的德意志銀行旗下經濟學家等今年全看走眼,錯估日圓走勢,紛紛改口。

日本財務省次官渡邊博史本月初表示,日圓沒有理由挫貶。

新加坡渣打銀行匯率分析師韓德森表示,日圓軟趴趴讓市場人士搔破頭皮。尤其在日本經濟復甦態勢確立,日銀漸進升息政策定調之際,日圓應該止貶彈升。

今年3月起,日圓不但兌美元穩定走貶,累計貶幅1.6%,兌歐元更迭創新低,累計貶幅8.5%。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數據,日圓實質貿易加權價值9月跌到1982年來低點。經濟學人最新的大麥克指數(BigMac Index)顯示日圓在已開發國家匯率中被低估最多,也就是東京的麥香堡價格最便宜。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Stephen Jen預估,日圓兌美元被低估12%,相較之下,人民幣兌美元被低估7%。至於日圓兌歐元則被低估近30%。

若日圓是全球被低估最嚴重的貨幣,為何日本沒有像中國一樣因為人民幣而被歐美貿易夥伴高分貝圍剿?兩者關鍵差異在於日圓匯價自由浮動,取決於市場,況且日本從2003年、2004年以後,就沒再介入匯市干預。

歐美財經首長儘管難置喙,卻也按耐不住在G7會議開砲。德國財長史坦布律克發難,日本經濟復甦必須反映在匯率上。歐銀總裁特瑞謝與理事諾耶也相繼呼應。迫使當時出席的財相谷垣禎一坦承,日圓貶幅有點顛簸。

然而,自9月新加坡G7會議迄今,日圓兌歐元貶勢仍聞風不動,歐洲財長本週再度開砲,抨擊今年日圓兌歐元貶勢悖離經濟基本面。盧森堡總理兼財長賈克直言,歐盟認為日圓貶值過速。今年1至7月歐元區對日貿易赤字攀升19%,至128億歐元(163億美元)。

日圓疲軟不振,市場普遍將矛頭指向「套利交易」(carrry trade),也就是投資人借入利率低的日圓,轉戰其他投資報酬率高的資產市場。過去幾個月來,一度降溫的套利交易因日銀年內升息機率低而再度蓬勃。東京瑞穗實業銀行資深交易員Masahi Matsuzawa指出,「除非升息,否則日銀無力遏止套利交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en懷疑套利交易是元兇。Jen指出,大部份投資流入美元資產而不是歐元,因此難以解釋為何歐元兌日圓大幅升值。再者日本今年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實際上是減少,特別在過去這幾個月。

Jen因此提出「全球狹管效應假設」(global funnelling hypothesis),鎖定亞洲與產油國的淨貿易與資本流動。這些國家今年經常帳順差總計約9000億美元。簡單來說,就是全球向這些國家採購,而這些國家利用賺的錢投資金融市場。

大部分國際貿易以美元或歐元結算,因此進口商必須賣本幣,買進美元或歐元,才能對外採購。Jen 稱這些為「上游匯率流動」 (upstream currency flow),反之稱為「下游匯率流動」 (downstream currencyflow),這正是亞洲和產油國累積外匯儲備的方式。這兩項數字不一定要吻合。

因為亞洲國家間貿易往來頻繁,「上游匯率流動」牽涉較多日圓與其他亞幣賣出。相反地,多數「下游匯率流動」牽涉美元與歐元買進。

由於亞洲央行青睞成熟的金融市場,因此,歐美與英國金融市場吸引多數資金,造成資金從亞幣湧向美元與歐元的狹管效應。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膨脹因此對日圓造成壓力。這個假設也解釋了為何近來英鎊擠下日圓,成為全球第三受歡迎的外匯儲備貨幣。

假如Jen的假設正確無誤,短期內,日圓恐欲振乏力。不過,長期來看,被嚴重低估的日圓終將反彈。

相關新聞
外資大舉拋匯 新台幣兌美元升破32.9元
日經濟新聞:豐田汽車營業獲利將破兩兆日圓
美失業率創五年來新低 美元走強
日圓貶台股跌 新台幣兌美元貶值近1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