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高鐵就要通車 產業將發生什麼樣變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0日訊】(據中廣新聞何宏儒報導)「台灣高鐵就要通車 產業發展將發生什麼樣變化?」

花了5,133億台幣、當板橋到台中只要45分鐘、台北到高雄只要一個半小時,國內產業發展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台經院BOT研究中心主任黃崇哲表示:拜IT產業發達之賜,最近十年來,資訊溝通越來越迅速。然而在台灣,面對面溝通的障礙仍舊存在。他指出:對於以全球做為競爭市場的外銷產業而言,高鐵的開通降低了竹科、中科、南科、高雄重化、台中工具機等產業聚落之間的溝通成本。尤其對於亟需跨業整合的電子產業來說,高鐵更可以把竹科的電子產業,跟其他地區的光電產業進一步整合,有助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儘管如此,在高鐵降低外銷產業聚落空間成本的同時,內需產業反而可能出現「極化」的現象。他以通車歷史悠久的歐陸和日本新幹線為例指出:高鐵通車後,各端點的互動增加,的確帶動區域振興。但同時也出現資源分配往特定端點移動的「極化」現象,沒有找出比較優勢的地區,反而呈現衰退的發展趨勢。

他表示:日本新幹線通車之後,出現所謂的「吸管效應」。由於空間成本降低,沒有找到自己賣點的地區,「一通車就會被吸走!」他認為:就目前高鐵車站週邊現況而言,台北跟桃園有航空站、台中腹地廣、高雄重化工業集中。相對而言,嘉義和台南的地區特色並不明顯,恐怕得花較長的時間才有機會發展起來。

他進一步表示:在沒有妥善規劃的情況下,特別是白領或高報酬工作往台北集中的趨勢恐怕難以避免。因此,在高鐵發展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將「極化」調整為「均化」。把台灣的未來發展,從台北、台中、高雄單點,發展成為「一日可及的西部沿岸」,拉大腹地、強化競爭優勢。

台經院院長洪德生從總體經濟層面看高鐵通車的影響。他表示:近來台灣經濟表現呈現「外熱內冷」的現象。高鐵通車之後,有助外銷產業之間的異業結合,提高國際競爭力。不過,內需市場因為七十五萬中小企業主外移,加上所得分配惡化,高鐵通車後,對服務產業和民間消費的提振,能夠發揮多少帶動效果,仍然有待觀察。

儘管通車時程一延再延,確切日期沒人說得準,不過從高鐵近來頻頻試車的動作,的確也蘊釀出極可能年明年初就會正式上路的氣氛。只是,除了建商大作廣告之外,包括站區交通接駁、高鐵跟台鐵或捷運共構站區建置,以及五大產業專區的開發,甚至地方特色產業、旅遊套裝等配套措施,不是還在施做,就是「只聞樓梯響」!政府、台灣高鐵,以及其他業者所宣稱的新商機,最後會不會流於畫餅充飢,有待檢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