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視角: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巨大威脅

中國是勞動力低廉的世界工廠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訊】 據德國之聲2月1日報導,多年來,柏林人才培訓和銷售促進中心的講師:菲根斯潘(Dietmar Feigenspan)觀察分析中國的發展及其對世界其它市場的影響。最近他發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公眾的注意,文章的標題是:“中國-世界經濟的巨大威脅”。以下是這篇文章的摘要翻譯。

胃口龐大的中國龍

如果問漢諾威的企業家菲茨對中國的看法,人們不能期待聽到好話。以他的姓氏菲茨命名的中等企業在世界四大洲的許多國家都有分公司,但他從未經歷過在中國發生的事情。他設在中國的分公司只經營了兩年就不得不關門大吉。原來中國的法律規定,在中國設廠的外國投資者必須有一個至少佔有50%股份的中國合資伙伴。在離合資企業只有幾公裡的地方,中國合資伙伴又建了一個新廠,用的是菲茨的技術和圖紙,但卻沒有菲茨的參與。

中國的一家客戶甚至仿造菲茨的產品,直到零件,仿造的產品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在這裡,國際專利法早已無影無蹤,所有在中國立足的企業都有這樣的遭遇:它們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先被迫與中國的一家企業成立合資企業,然後又被迫把科研開發遷往中國。西門子公司也是這樣。

西方的企業極其看重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國際專利法專家皮爾尼說,在中國投入有很大的風險,實際上等於給自己的企業挖掘墳墓。中國早已不僅僅仿造名牌產品,由於中國無視國際遊戲規則、無所顧忌地追求利潤,所以它很可能達到這個目標。但這也是西方企業家的愚笨所造成。

愚笨的西方企業家

企業家們以盲目的熱情投入了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銷售額每增長一歐元,就需要投資四十歐分,這是多麼荒誕的比例!中國的經營不善每年吞食的經費有數十數百億歐元。只是因為西方每年不斷向中國輸入
六百億,中國才能周轉開來。

人們也許要問:難道數以百萬計的大企業家都失去理智了嗎?中國人的年平均收入為一千美元,這樣收入的人民大眾怎麼能買得起西方價格的產品呢?一千美元的年收入如何買得起七千至九千美元的汽車呢?

最近一些年,因就業崗位外遷到中國,僅歐洲就喪失了二十萬個就業崗位。如果歐洲沒有就業的機會,誰還有錢購買汽車和消費品呢?中國人的工資收入是德國人的五十分之一,那麼在中國生產的企業也應該使其產品的價格除以五十。把生產點外遷到中國的企業家們是否考慮到這一點呢?

這些企業家們造了廉價生產的競爭對手,他們先把西方的尖端技術轉移到中國,現在那裡生產出無法競爭的廉價產品,他們感到驚詫了。西方世界的失業人數越來越多,職工工資越來越低,購買力下降,也造成了房地產貶值。對這一切,只能採取對應措施。

對應措施

對應中國經濟入侵的唯一的有效辦法:西方企業應該促使中國提升工資水平,普通中國人應該每月至少掙一千美元。這樣,中國就不再具有出口商品生產點的優越性,世界其它地區的工資水平保持不變。中國的工資水平提升後,中國人的整體購買力也隨之提高,也就可以購買消費品,這樣才能真正開發中國的市場,否則中國市場對西方企業沒有多少價值。

如果一個企業在一個市場上無法賣出自己的產品,那麼它進入這個市場又有什麼意義呢?面對那些因生產地點遷往中國、職工失業,沒有人能夠購買商品的市場,在工資低下的國家生產又有什麼用呢?最好的結局是,中國不僅應該是一個廉價的生產點、而且也應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來開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Costco金條熱賣 美國人出售黃金時稅率如何
中國5月製造業PMI又萎縮 經濟前景黯淡
美債收益率趨於穩定 賽富時股價大跌
通脹數據欠佳 美聯儲官員發表鷹派言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