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三星高層醜聞纏身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3月13日訊】(亞洲時報Lee Kyo-kwan 撰文) 南韓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65歲的主席李健熙(Lee Kun-hee)在逗留海外5個多月後,於本月4日晚回國。早在他歸國以前,南韓情報部門的官員就傳出李健熙健康狀況不佳的消息。因此外界對南韓第一大企業財團——三星的未來也是充滿疑慮。隨後三星更爆出了家族成員爭奪最大股權的醜聞。

鑒於這些不利傳聞,許多政府要員和經濟學家紛紛擔心三星的內部混亂將會給南韓經濟造成相當程度的打擊。這種擔憂並非毫無道理:2004年三星產品的出口佔南韓出口總量的20%,並貢獻了當年總稅收的7%。而且三星在南韓股市總值中佔有極高的比重(2003年佔30%),這主要是因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三星與其對手現代電子(Hyundai)和大宇電子(Daewoo)相比復甦較快。

在三星的混亂當中,輿論焦點集中在財團主席李健熙的身上。此人被認為是南韓最有權勢、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鉅子。他的父親李秉哲(Lee Byong-chol)是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於1987年去世。臨終前,他欽選了李健熙作為繼承人。

上任之初,李健熙在法蘭克福(Frankfurt)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並對在場的150名高層管理人員就公司的長遠戰略和發展前景進行了長達7小時的演講,期間甚至沒有停下去上洗手間。這在南韓國內已經成為了一段佳話。三星副總裁Lee Sun-dong 在接受美國MSNBC新聞頻道採訪時說,「李健熙主席講的是雖然公司發展比較順利,但在世紀末有可能面臨一場危機……但許多職員卻沒能明白他的意思。」

為了讓其他管理人員瞭解競爭對手的優勢,李健熙甚至在工廠和辦公室裏擺放了同類的索尼(Sony,香港作新力)產品。如此以來,全體職員都確定了三星的追趕目標。如今,三星集團的品牌價值已超過100億美元,並且在半導體、手機、純平電視等領域已取得領先地位。顯然,三星已經超過了近年來危機四伏的索尼。

三星的崛起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出擊汽車產業失利是一大敗筆。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夕,三星開始進軍汽車製造業,可是當時的全球汽車生產能力已經過剩,市場萎靡不振。

近年來李健熙曾多次被指健康出現問題。2000年《國際先驅論壇報》曾批露李健熙患淋巴癌。另外其餘的家庭成員也是非多多。去年12月,李健熙26歲的三女兒李允馨(Lee Yoon-hyung)——南韓五大千金小姐之一,在紐約曼哈頓上吊自盡,也成為了國內的頭條新聞。

最初的報導稱李允馨死於車禍,但南韓記者經調查後發現真相是自殺身亡,原因是父母反對她嫁給南韓的男友。另據報導,李健熙的子女還參與了一些非法金融活動。其中,三星集團旗下Everland公司的兩名高層人員由於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向李健熙的兒子李在鎔(Lee Jae-yong)出售可兌換債券,被判處有期徒刑緩刑。輿論普遍認為,這場交易是李健熙為了向兒子交權而安排的。

去年9月,李健熙前往美國休斯頓一個腫瘤中心做檢查。據報導,檢查結果表明健康良好。但是李健熙並沒有回國,而是在休斯頓和夏威夷停留了3個月,隨後還飛往日本參加一個企業家會議。

本月4日,李健熙在出國5個月之後出現在仁川國際機場(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t)。雖然坐著輪椅,但他看上去仍然健康。身為國際奧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成員,李健熙原本打算出席在都靈舉行的2006冬季奧運會。他對記者說,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只是在日本北海道散步時傷了大腿。他的講話和外表粉碎了健康欠佳的傳言。

外界並不確定李健熙提前回國是為了澄清謠言。7日即在他回國3天之後,三星集團緊接著宣佈將「無條件」捐出8億美元回饋社會,並創下了南韓由史以來慈善捐款數目最高的紀錄。據分析,這是因為李健熙認識到公眾的批評態度已經對財團構成威脅。在 8億美元的捐款當中,李健熙的家族將從私人財產中捐出6億美元,其餘的則由三星集團旗下公司分擔。

三星還宣佈將動員屬下15萬名員工積極回報社會。集團一名高層人員說,「我們正在研究鼓勵員工自願參與的具體措施。目的是鼓勵三星員工積極參與社會福利機構的活動。」

三星之所以會引起公眾的反感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人們普遍懷疑在1997年的總統大選中,三星曾向候選人提供非法政治獻金,使得前總統金大中(Kim Dae-Jung)成功當選。去年南韓MBC電視臺(Munwha Broadcasting Co或「文化廣播公司」)公開了一盒三星高層人員同某報刊發行人的談話錄音。這盒錄音是由國家情報院(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的前身——國家安全企劃部(Agency for National Security Planning)竊聽並錄製的。談話內容涉及三星集團曾分別賄賂了執政黨和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結果李健熙及其它高層管理人員遭到起訴,但檢察機關經過幾個月的調查以後在去年12月宣佈免於對李健熙的起訴。

其二,政治獻金醜聞還涉及到李健熙的子女所參與的非法金融活動。 1996年李健熙之子李在鎔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買進了三星Everland公司的可兌換債券。這間由三星操控的公司經營著首爾郊外的Everland遊樂園,當時正進行一個交叉投資計畫以便將控制權轉移給李健熙的家族。目前本案仍在調查中。去年10月,漢城中心地區法院判決涉案的兩名三星高層人員罪名成立,這意味著李健熙為向兒子交權所做的安排前功盡棄。對於裁決,檢察機關和三星都已提出上訴。

對於三星高達8億美元的捐款,南韓人民反應不一。多數人對此表示歡迎。社會福利等機構紛紛撥通三星公司的愛心熱線請求幫助。

這筆善款應當如何管理正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某三星高層人員表示,「三星不會干預這筆錢如何使用。這筆資金可以用在政府急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上。」有報章發表社論對捐款表示歡迎,並敦促社會民眾幫助三星提高國際競爭力。

然而,三星同時也遭到了評論員和改革派議員的批評。批評認為三星應該為過去所犯下的錯誤承擔法律責任。還有人譴責三星企圖用錢解決一切問題。

執政的開放國民黨(Uri Party)議員Park Young-sun指出,捐款不應該等同於對三星違法行為的赦免。民主勞動黨(Labor Democratic Party)議員No Whoe-chan譴責三星在接受電臺的訪問中,刻意利用捐款來堵公眾的嘴,這麼做有損於南韓的法治制度。

鑒於批評者的反應激烈,市場觀察家認為8億美元不足以平息民眾的反對情緒。一位三星的官員表示,「捐款不是,不捐也不是。」

針對三星的公司架構,分析家認為該集團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執政和反對黨共同提出的、旨在改革金融行業的修訂法案。根據該法案,製造業公司在一家金融公司中所擁有的股份不得超過5%。如果法案獲得通過,三星集團旗下擁有三星生命保險公司(Samsung Life Insurance Co)股份超過5%的公司將被迫出售多餘的股份。這種交叉控股的方式是大型企業集團控制附屬公司的常用手段。

對於這一法案,三星原本的立場是認為該法案將使得三星無法保證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附屬公司的管理權。但是三星集團7日宣佈如果法案獲得通過,其屬下的公司將出售多餘的三星生命保險股份。

如果法案正式生效,那麼三星集團將有可能分裂為一個由三星生命保險公司領導的金融集團,和另一個由三星電子公司領導的製造業集團。三星之所以改變立場、支持這一法案的原因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有人認為三星集團已經意識到這一發展趨勢在所難免。

9日,南韓公平貿易委員會主席Kang Chul-kyu對記者表示,「估計三星已經開始對公司架構進行改革。」但他也指出,「2月7日三星在聲明中宣佈的措施還不夠。」

三星一方面是官司纏身,另一方面社會民眾對捐款事宜反應不一,而且集團面臨分裂危機。似乎三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如果三星分裂為兩大集團,那麼李健熙向兒子交權的過程將更為複雜。去年10月,漢城中心地區法院對三星Everland公司證券交易案的判決已經打亂了李健熙的如意算盤。

該法院裁決李在鎔以低於市場價格購入Everland公司的債券,以及憑這種方式所獲得的Everland公司管理權是不合法的。李在鎔是三星電子公司的現任董事之一,但在最近的高層調整中卻沒能被提升為執行總裁。不過沒有跡象顯示晉陞失敗是否與裁決有關。

然而,三星表示不會將公司總部和工廠轉移到海外。分析家認為,李健熙應該會迎難而上,力爭使三星成為受南韓人民尊敬的企業。專家稱,李健熙意志堅強,所以決定將個人資產捐獻給社會。

民意調查專家指出,自三星在本月7日發表聲明後,越來越多的中層階級對三星表示同情,而且對這種通過政治手段強迫三星改革公司架構的方式感到擔憂。據時事評論家分析,國會的意見傾向似乎是受到執政黨議員的鼓勵,他們重財富分配輕經濟增長。而保守派的在野黨則批評執政黨的立場是搞「社會主義」。

但中層階級的同情心並沒有給三星帶來安慰。不少高層人員擔心,雖然三星對國家的經濟增長做出巨大的貢獻,卻還是逃脫不了一分為二的命運。

回國當天,李健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談到因為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上,所以才忽略了三星過度膨脹的事實。分析家指出,現在三星的未來將取決於李健熙是否能成功地縮小公司規模、簡化公司架構。

作者Lee Kyo-kwan是駐首爾一名專責南韓經濟、政治新聞的記者,並曾在《朝鮮日報》(Chosun Ilbo)、《南韓先驅報》(Korea Herald)和《時事雜誌》(Sisa Journal)擔任過記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林威助大腿遭球吻 幸無大礙
二月十四日亞洲財經要聞
美五家電影公司指控三星電子DVD播放器侵權
三星電子將砸6180億韓元投資晶片和面板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