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與政治改革

標籤: ,

【大紀元3月19日訊】(亞洲時報 潘小濤撰文) 在《兩會的敗筆》上文提到,今年全國人大會議取消了財政部長宣讀財政預算案的程序,是一大失策,不但沒為人大制度注入新思維,反而凸顯了人大的「橡皮圖章」形象。隨中國經濟發展,人大制度必然要作出相應的改革,以彰顯人大的功能。但是,過去十多年人大的體制改革,都是無功而還。要令改革向前跨出一步,關鍵很可能是財政部長每年提交給全國人大的「財政預算」報告。

憲法規定,全國人大負責「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即財政部長每年提交的「財政預算」)。換言之,只要全國人大認真落實憲法賦予的這項權力,監督政府的力度立即可以大幅提高。事實上,在西方國家、香港或台灣,立法機關因為手握這把「尚方寶劍」,很多時候都能令行政機構乖乖就範,不敢過份越權濫權。因此,審議財政預算案,正是全國人大監督政府的重要內容。

但是,中國政治體制的設計,就是要令人大成為中共的附庸,中共要它做甚麼,它要就只能照辦。全國人大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又怎能認真監督同樣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國務院呢?所以,每年的全國人大會議,無論是審議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發改委主任的經濟發展規劃,或是財政部長的財政預算,都一定會獲通過,因而審議上述三份報告的議程變成例行公事。被變相「廢掉」審批財政預算的權力之後,全國人大要監督政府就難矣,慢慢淪為中共的「橡皮圖章」。

改革開放後,從彭真、萬里、李鵬,到近年的吳邦國,歷任全國人大委員長都不斷表示,要改革人大,切實讓這個「橡皮圖章」硬起來(真正監督政府),但各項改革,不是連影都沒有,就是成效不大。歸根究底,人大是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塊基石,人大的任何改革說到底都會觸動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甚至會對中共的管治造成制約,動搖整個體制,因而必然受到中共的抵制。在沒有進行整體政改之前,任何影響到中共政治體制的改革措施,都一定會以失敗告終。所以,人大這麼多年始終無法擺脫「橡皮圖章」的命運。

但是,如果中共要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型,如果中國政府要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那麼,人大的功能必須加強,否則這些轉型、轉變無從談起。令「橡皮圖章」稍稍變硬,對全局影響較小的第一步,應該是讓財政部長提交是一份真正的、可以審議的財政預算。怎麼說呢?現在的財政預算,只是一份政府收支撮要,把去年的收支情況籠統地寫出來,又把今年預計的稅收和支出描述一下,稍稍解釋期間出現的變化和問題,例如赤字為甚麼減少、稅收為甚麼增加等,完全沒有逐一列出外交部、公安部、國台台辦等各部委的各項支出,並作出相關的解釋。

這樣的財政預算,人大代表是不可能真正監察各部委如何用錢的,也不能衡量各部委是不是用得甚所,也不能以「不通過其預算」去懲罰那些表現欠佳的部委。在此情況下,人大的監督無從談起。

相反,如果各部委把支出項詳細列出來,意義就不一樣了,意味政府部門再也不能黑箱作業,要在公眾的視線下花錢,透明度將大大提高。只要財政預算是「看得見」的,公款私用、濫用的情況一定會有所收歛。比方說,如果財政預算詳細列出教育部的各項開支,就可以及早發現及糾正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而行政費用(當中不少是公款吃喝、公款開會等支出)過高的問題,也可以得到正視。

在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瞿世鏡援引數據指出,中國行政公務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高達42%,而公共服務所佔比率卻僅為25%左右。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的行政公務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往往在3%至15%之間,70%以上財政預算用於公共服務開支。如果人大能加強有關監督力度,上述問題應該可以大大舒緩。

當然,在中共控制下,即使是「透明」的財政預算,人大代表大多只能評頭品足一番,整份財政預算案最後還是會獲得通過的,不會對整個政治體製造成很大的衝擊,卻可以稍稍強化人大的監督功能。(下)

本文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以色列證實爆發H5N1疫情 五人入院治療
上海訪民尋求民主國家接納 以擺脫厄運
“現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台民進黨號召「護民主、反併吞」遊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