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利心不動道心存 暗施陰德天神助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林積,字善甫,唐朝南劍州人,廣覽詩書,九經三史無不通曉。

林積在京師大學讀書時,曾請假回家侍奉生病的母親。待母親病癒後,林積便踏上了返京的路途。在途中,林積投宿在一家旅店,睡覺時在床上撿到了一個布囊,打開一看,裡面有數百顆寶珠。

第二天一大早,林積就問店主:「昨夜什麼人在這間房中住宿呢?」店主說:「昨夜住在這裡的是一個巨商。」林積說:「這是我的一個老朋友啊,在這裡等我,我卻耽誤了。」並對店主說:「這人如果回來找我,你就讓他到京師貫道齋,找林上捨,名積,字善甫。千萬不要忘了啊!」林積付了房錢後便上路了,但在路上他仍放心不下,生怕店主忘了,於是就沿路貼手寫的文告,上寫:「某年月某日有劍浦林積夜宿旅店,有故人『元珠』,請到貫道齋尋訪。」

其實這些寶珠是富商張客丟在旅店的,他到集市上準備賣珠子時,方才發現丟失了,嚇得魂不附體。他在外苦心經營多年,總共才積攢了這包珠子,現在丟失了,回家後妻兒哪會相信呢?再三思量後,只得原路返回尋找。一直找到了原來住宿的那家旅店,店主把那天林積的囑託告訴了他,富商自己也看到了沿路貼的文告,於是就前往貫道齋拜訪林積。

富商來到貫道齋後,跪拜林積,流淚訴說了事情的原委。林積問他囊中有什麼,富商如數回答了他。林積知道真是他丟的,便將珠子還給了他。富商感激林積的恩德,只想拿回一半的珠子回家贍養老小。林積說:「我如果真想要你的一半珠子,就不會沿路貼文告讓你來尋找了。」富商堅持只拿一半,林積堅持不接受。數次推讓後,富商見林積心意已決,只得拿著珠子拜謝而去。富商到集市後,將一半的珠子賣掉,把賣的錢全部捐給了寺院,為林積建生祠供養,報答他的還珠之恩。

古人云:「積善有善報,積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作惡之家必有餘殃。」林積後來一舉及第,位至三公,二子歷任顯宦。

──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為一名酷愛探索剖析人間社會萬象,喜好人文藝術學科的普通公民,心情既沉痛又迫切,總覺得有許多文字想要書寫出來,總有許多話想要論說一番,總有許多想要做的事等待著去做。面對當今中國大陸社會,已經暴露得相當充分,兇惡殘暴毫無人性道義的中共獨裁政權,及其共產革命的《第三世界》論,幾乎集中了人類社會中所有萬種罪惡之大成,比之中共的老祖宗馬恩列斯們及其同宗同族的希特勒法西斯西小兄弟的《第三帝國》論,日爾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良的民族,以此為藉口大殺猶太民族之歪理邪說,相比之下可說是小巫見大巫,遠有過之而無不及,從理論到實踐,表演得淋漓盡致,特別在我中華大地上,孳生出的毒瘤,自相矛盾毛與鄧及江湖騙子江與胡們的暴力革命、階級鬥爭與無產階級專政之產物---所謂「人民共和制」國家的本質,在半個多世紀的獨裁統治中,已完全用腥風血雨的事實,充分證明了它完全違背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完全背離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道德底線。
  • 天興皇帝劉武周的將領尋相等人降唐後,又大都叛唐而去。劉武周的偏將尉遲恭(字敬德)是和尋相同時降唐的,因此遭到懷疑,被囚禁起來。行台左僕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勸秦王李世民說:「尉遲敬德非常驍勇,現在已被囚禁,請殺了他,以免日後成為禍患。」
  • 家長對子女如果一味溺愛而不懂得去教誨,恰恰是害了孩子。
  •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南野瑮如果以惡對惡,那麼下面的事情可想而知。現在南野瑮大度忍讓,不但將一場干戈化為烏有,保住了多年的交情,而且用至誠感動了對方,讓對方從心裏認識到了自己的狹隘心胸和粗俗無禮。
  • 【大紀元3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十七日電 ) 魯凱族巴冷公主嫁給蛇郎君故事,是魯凱族傳統文化的經典。巴冷後代目前住在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村,他們有感於祖先史料應完整保存,月底將重返巴冷公主出生地尋根。
  • 堂溪公因勢利導,接著說:“這就是了。一個瓦罐子,雖然值不了幾文錢,非常卑賤,但因為它不漏,卻可以用來裝酒;而一個玉做的酒器,儘管它十分貴重,但由於它空而無底,因此連水都不能裝,更不用說人們會將可口的飲料倒進裏面去了。人也是一樣,作為一個地位至尊、舉止至重的國君,如果經常洩露臣下商討有關國家的機密的話,那麼他就好像一件沒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幹的人,如果他的機密總是被洩露出去了,那他的計劃就無法實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幹和謀略了。”
  • 全世界60%的自殺事件都發生在亞太地區。對於那些傳統文化不認為自殺是恥辱的地方,經濟問題似乎是自殺的主要原因。 (w2006-03-19-voa43.cfm)
  • 驕慢的習慣已經養成,這時候大人才來管教他,就是打死他也不能建立尊長的威信,孩子的忿怒天天增長反而會增加他的怨恨。等孩子長大成人,終是德行不好。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