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三號肩負國人驕傲與全球氣象重任升空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三日電)地球高空再添生力軍,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將於台北時間15日清晨在美國升空,它肩負國人的驕傲與全球氣象界的期盼,這是全球唯一的六顆齊發氣象衛星,所得資料涵蓋海陸與極地,對氣象分析大有幫助,日後當大家輕鬆獲取氣象動態時,要記得這是衛星和氣象人員努力工作的成果。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計畫」是一項大型台美國際合作計畫,由雙方政府授權執行,台灣是由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簡稱NSPO)與美方的大學大氣研究聯盟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Atmospheric Research,簡稱UCAR)共同合作執行,以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的先進技術發展計畫,又稱為「氣象、電離層及氣候之衛星星系觀測系統」。

福衛三號預計台北時間本週六發射,火箭送上高空後將彈射出六顆微衛星,分佈於地球表面700到800公里高的不同軌道,分別圍繞著地球運轉,組成涵蓋全球的低軌道微衛星星系,接收美國24顆全球定位衛星(GPS)所發出的訊號。

福衛三號觀測範圍涵蓋全球大氣層及電離層,每天提供全球平均2500點的輸入資料值。這些資料均勻分佈於全球上空,約每三小時可完成全球氣象資料蒐集及計算分析,約每90分鐘更新一次。行政院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表示,台灣的太空計畫已進行15年,前後共發射三顆衛星,第一顆是科學用途,第二顆是照相遙測衛星,可用做國土規劃、防災等,有非常好的效果,第三顆衛星專門為氣象科學使用。這代表台灣的衛星計畫朝多方面努力,也代表台灣擁有全面性的衛星計畫。

謝清志指出,福衛三號由六顆微衛星組成,一旦火箭送到距地表400公里的高度後,會透過地面連接和控制後,在13個月內逐步升高到800至900公里的上空。隨後這六顆衛星會平均分佈在地球上空,收集氣象資料,例如地大氣溫度、壓力、水汽壓力,進行即時氣象預報,並可同時推算電離層的游離電子濃度。

對於先前所擔心火箭抵達暫駐軌道後,衛星在彈離火箭本身時有萬分之14的機會,第二顆和第一顆衛星相距九公尺以內的問題,雖然經專家評估為可以接受。謝清志認為,首創總是有風險,不能說是百分之百,但對成功有信心,希望非常成功的上去,完滿達成任務,這是最大的願望。

福衛三號計畫總主持人陳正一指出,福衛三號星系每天可以提供2500個點的氣象資料,包括大氣的壓力以及水分等;2500個點散佈全球各地,不只在陸地上,海洋上以及兩極區都有,比現有900個陸地上觀測點來說,對全球氣象預測會有更大的幫助,特別是過去最缺乏的海上氣象資料,預計可提升全球氣象預報準確率15%以上。

陳正一表示,福衛三號發射成功後,衛星完全由台灣掌握與操控,所得的資料由台灣分配,資料首先下傳到國家太空中心,同時複製一份給美國的合作單位,任何科學家都可以拿到這份資料,但要如何應用則要各憑本事。前兩年的衛星資料免費提供科學界使用,主要是讓大家來測試這個全新的資料對科學界的用途;至於兩年後是否繼續免費提供資料,目前尚未討論。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作樂表示,氣象衛星有很多種類,但是福衛三號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六顆衛星的氣象衛星,同時利用 GPS無線電波掩星技術,就是經由GPS 在大氣中折射的方式,取得大氣中的溫度、壓力、水氣及電離層中的電子密度垂直分佈資料。

吳作樂解釋,福衛三號的任務軌道約 800公里的高度,目前GPS 衛星有24多顆位在地表上空兩萬多公里的高度,福衛三號的六顆小衛星是接收GPS 大衛星的訊號,GPS 的訊號在福衛接收的過程中,會經過分佈不均勻的電離層及大氣層,如同光線經過水折射一樣,福衛三號接收到折射過的訊號,便經由數學推算大氣折射率,進而倒算出相對應的大氣溫度、壓力、水氣及電離層中的電子密度垂直分佈資料。目前德國有一顆運用這種技術的衛星,但福衛三號卻是全世界第一個用六顆衛星來獲取資料,每天可取得的資料量非常大,這些大氣資料全世界獨一無二,全世界要做氣象研究都需要台灣的協助,這對台灣在國際氣象科學界的地位以及實際對颱風等氣象預報很有幫助,因此中央氣象局也參與準備作業。

謝清志強調,福衛三號升空後到達任務軌道需約13個月,這段期間衛星並沒有閒著,它將會沿途收集資料,台灣和美國各有一個團隊,同時進行各種科學實驗。例如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每秒9.8平方公尺,但是在不同的地點就有微小的差異,福衛三號將會利用衛星升上任務軌道的途中,進行相關的研究,為地球科學界再添一份心力。

相關新聞
福衛三號發射 至少延至四月三日
只求發射衛星啥也不堅持了  美方態度仍硬
謝清志指福衛三號最快四月三日升空
福衛三號火箭技術問題  可能延遲發射時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