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擴大養殖水產銷中 漁民:效益待觀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0日報導】農漁產銷中優惠措施基層回應系列一(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二十日電)對於中國在首屆兩岸經貿論壇上宣佈包括擴大台灣捕撈和養殖水產品在中國銷售等十五項優惠措施,基隆大多漁民表示實質效益「還有待觀察」,認為對近海漁業幫助不大,倒是放行具體的品種應該要再擴大,基隆漁會認為此事涉政策問題,政府不應輕忽。

中共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在首屆兩岸經貿論壇上宣佈十五項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其中,為擴大台灣捕撈和養殖的水產品在中國銷售,對台灣部分鮮、冷、凍水產品實行零關稅優惠措施和檢驗檢疫便利,在台灣籍漁船打撈的部分遠洋、近海水產品和在台灣地區養殖的部分水產品進口,實行零關稅措施,具體品種為鯧魚、鯖魚、帶魚、比目魚、鯡魚、鱸魚、蝦和貽貝等八種。

對於中國釋放的利多,大多數基隆漁民並未強烈感受到實質利益,一名剛捕魚返港的陳姓漁民指出,現在海上漁源在過度捕撈的情況下,已經有枯竭徵兆,捕撈不容易,加上還有漁權糾紛,以及中國漁船越界捕魚的威脅,他們並不樂觀看待此一零關稅的優惠措施。

從事近海漁業的林姓漁民說,此政策是「聊勝於無」,畢竟是往好的方向邁出一大步,不過,他也說,這種政策,對於部分的遠洋漁業及養殖業有助益,但對於近海漁業幫助不大,原因是近海捕撈的數量不大,加上在台灣的單價高,再轉銷中國,應該沒有太多的利潤。

基隆區漁會理事長游日興則表示,基隆漁業有些滯銷的魚種,若能依此零關稅管道輸往中國,應該是不錯的方案,例如秋刀魚等,但他也說,其實,詳細的利多還是要靠日後雙方的政策訂定,在多方協調後才能看出來。
他舉列指出,基隆現在遠洋的漁船比較少,因此,所謂的零關稅方案,對於基隆的幫助還要再觀察,不過,他研判,此優惠措施對於養殖漁業比較有幫助,至於近海漁業,他認為幫助就不大,原因是近海漁業送回台灣內銷「吃都吃不夠了!那還能銷到大陸去!」。

對於台灣漁船自捕水產品輸往福建,參照中國自捕漁船作法,憑公海自捕漁許可證、貿易合同、發票等資料向檢驗檢疫部門報檢,不再要求提供台灣主管部門出具的衛生證書等措施。

游日興則表示,如果政府同意,中國方面是否會要求以相同的對等方式來將漁業輸入台灣,這還涉及我國的水產檢疫安全等政策,事情似乎有些複雜,為此,他強調,政府是否應該要考量直接宣佈三通,甚至是先為全面三通做規劃準備。

游日興還說,這是有另外的一個考量點,就是此一政策推行,是否表示未來漁民在海上捕撈後,漁民可以不再回台灣銷售,而直接銷往中國大陸,如此一來,則是否會造成銷中及銷台的不均衡狀況,此點因涉及國家層面的政策問題,政府是不能輕忽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