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新生:必須把改革的話語權交給公眾

喬新生

標籤: ,

【大紀元5月3日訊】圍繞著對中國體制改革的反思,社會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學者指出,這場爭論的實質不是要不要改革的問題,而是如何改革的問題。如果把所有反思改革的聲音都看作是反對改革,那麼,有可能會剝奪公眾在改革問題上的話語權。

事實證明,在改革的過程中,凡是尊重公眾的意見,尊重公民在體制改革上的發明創造,中國的改革就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凡是不尊重公眾的意見,在體制改革上一意孤行,最終必然會導致失敗。尊重公眾對改革問題的話語權,其實就是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

很遺憾的是,有些決策者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政府主導的改革就是要超越公眾普遍的價值判斷,特立獨行。部分學者打著理性思考的幌子,在涉及到公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拒絕公眾參與討論。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改革思維方式。

現代民主政治其實是一種公眾普遍參與的政治,少數人左右多數人命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現代政治的核心價值決定了,政府的任何決策包括改革決策都必須征得公眾的同意。在政府行為中,不僅包括改革的實質行為,而且還包括宣傳改革的程式列為,資訊的反饋行為等。如果強行推行改革,固然能夠在短期內獲得成效,但從長遠來看,由於程式不合法,因而缺乏正當性和正義性。

當前的這場爭論不是對改革內容的爭論,而是對改革話語權的爭論。公眾希望在權威媒體或者新型媒體上發出自己的聲音,並且希望這些聲音能夠傳達到決策層,變為決策者重要的參考意見。而少數學者滿足于傳統的資訊傳達渠道,他們不願意聽到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聲音,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話語權被削弱。所以,面對社會上出現的所謂雜音,他們的心態越來越不平衡,在有些時候他們甚至用不理性的聲音來回敬公眾的批評。

其實,在現代民主社會,學術界的聲音與公眾的輿論並行不悖。學者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表真知灼見。有時候學者的意見與公眾的輿論並不匹配。但是,學者決不會動用自己的話語權,或者動用自己的政治特權,排斥甚至壓制公眾的聲音。聰明的學者會從公眾的輿論中獲取營養,並且通過與公眾有效溝通,爭取更多的支持。

可是在我國,由於缺乏文藝復興的洗禮,學者普遍缺乏民主意識,即使以弘揚民主正義為己任的法學界,也普遍存在著不民主的現象。面對那些不同的學術觀點或者反對自己的聲音,有些既得利益者迫不及待地動用一切手段進行打壓。這是我國學術界最大的致命傷。

把改革的主導權交還給公眾,首先就要尊重公眾的改革話語權。如果公眾對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缺乏表達意見的權利,或者,公眾的意見被斥責為阻撓改革,那麼,中國早晚會回到萬馬齊喑的時代。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民意,中國的改革才會取得成功。

當前在中國國內彌漫著一種特殊的偽精英主義,在學術界少數人由於參與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掌握了社會話語權,因而不自覺地把自己打扮成社會精英。這些人脫離群眾,誇誇其談,在整個社會營造出一種不良的學風和文風。當公眾對某些改革政策產生疑問的時候,他們不是伏下身段耐心解釋,而是居高臨下,以一種不屑的口吻,指責公眾。

與西方知識份子不同的是,中國的知識份子「勝者通吃」,他們不僅在學術界呼風喚雨,而且在決策層擁有話語權,他們在某些領導人那裏扮演老師、顧問、精神領袖的角色,隨時隨地的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這樣的角色定位,決定了中國當代有影響的知識份子缺乏批判精神,因為他們自覺地把自己看作是決策者。這些學術界的政治家、政壇上的學者,唯恐自己的學術地位和政治地位陷落,所以千方百計地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並以此來強化自己的學術霸權。正是在這種學術政治化、政治學術化的大背景下,公眾被徹底邊緣化了。

中國當前出現的討論,從表面上看是改革的問題,其實與改革沒有多大的關係。公眾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將自己的所有情緒都發洩在某些「傳道者」的身上,他們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話語權被剝奪的嚴重不滿。而部分學者假借擁護改革的名義,希望借助於政府權力壓制社會的不同聲音,這就使得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壓抑與被壓抑、反抗與被反抗的緊張狀態。如果不瞭解這場爭論的實質內涵,而故意將爭奪話語權的討論轉變為堅持改革還是否定改革的討論,那麼很可能會正中某些學者下懷。

把改革的話語權交給公眾,既是堅持改革正確方向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提高改革效率的最佳選擇。決不能讓少數人閉門決策,主導改革,決不能讓少數所謂的精英分子打著改革的旗號,損害公眾的利益。中國改革的目的正當性與程式正義性同等重要。決策者必須善於傾聽公眾的意見,時刻關注群眾的冷暖,切實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指導思想。

轉自《民主論壇》2006-05-02(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教學生「投降」的菁英,教育部又有請了
俄羅斯醫療保健體系面臨重大改革
梁京:勞動者不堪承受之重
美參議員反對用西班牙語唱國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