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十字路口上的印度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逍編譯)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興動力經濟之一﹐印度未來的經濟走向已為世界所矚目。這個人口眾多﹑受教育程度低﹑農村人口比例高的大國是否會繼中國之後﹐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市場呢﹖

據澳洲世紀雜誌(The Age)報導分析﹐印度經濟成長所採取的路徑將決定其未來。近15年來﹐印度經濟成長率從90年代的5%猛增到目前的7%,其增長主要依賴於國內需求。出口方面則以服務業﹐特別是資訊科技服務業最為亮眼﹐但與中國的30%相比﹐其出口僅占經濟總產出的14%。此外﹐印度製造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亦有所下降(從16.8%到2005年的15.6%)﹐不及以輸出為目標的中國製造業對其經濟貢獻的一半。

印度這一世界最大的民主制國家尚未獲得中國式的成功﹐其經濟開放政策於1990年開始實施﹐比中國晚了10年。同時﹐印度的經濟領域(包括金融界)仍然管制嚴格,並且對區域內的直接投資也受到嚴格限制。此外﹐勞動就業法在當地仍然僵固,公共建設發展持續慢半拍。有分析家甚至由此認為﹐印度資訊科技服務產業的發展是對這種環境的一個反應﹐因為這些服務不需包裝、運上卡車,再海運出去。

相比之下﹐大量投資於高單位出口產能的工業化經濟,使中國得以低價製造並輸出產品,並為其帶來高度的經濟成長。目前﹐中國佔有全球高勞力需求出口產品市場的20%。同時﹐為滿足工業發展,中國對工業材料如鐵砂等需求量極大,造成本世紀原料產品物價暴漲。

許多印度經濟學家和決策者認同﹐工業的發展對於印度未來的成長相當重要。越來越多的分析家相信印度正走在中國模式的邊緣﹐印度“無法跳脫出高勞力需求產業的發展模式,因為其人口中有40%是文盲、大約25%的人在貧窮邊緣,將近2/3的人住在鄉下。”花旗投資集團(Citigroup)中國問題經濟學家黃一平(Yiping Huang)和Cliff Tan在比較中國和印度的報告中表示﹐需要大量勞力的製造業的前景是印度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為服務業公司不會給印度這群廣大、沒有技術或者低教育水平的勞力提供工作機會。

現在的問題在於﹐是印度找到了新型﹑獨特的現代化策略﹐讓單一產業-科技服務業的成長步調獨佔鰲頭而先不擴及其它產業﹐還是它僅僅推遲了中國所採取的傳統進程﹐使興盛的服務業逐漸向對原料需求極大的傳統出口製造業發展。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表示﹐製造業能否提升端賴經濟的穩定、更好的基礎建設和撤銷管制,包括撤除資本流入的障礙,但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且,中國也面臨著經濟自由化和“極權政治制度”之間的長期緊張關係以及經濟中的財政特別是銀行部門的風險。花旗集團表示他們雖然短期內看好中國的前景,但長遠來看,印度的經濟更令人“安心”。

高盛(Goldman Sachs)公司在其最新的金磚四國(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報告中顯示﹐印度和中國這兩個新興巨人的成長前景正如其不同的長處和優勢,仍然備受期待。印度需要更多經濟改革,不過其領導者正在進步,並有強大的政治基礎來支持這種改革的繼續。高盛公司表示全球範圍競爭性公司的出現以及公共設施的加速發展正是印度能夠支撐起超過6%經濟成長率的徵兆,它將是「金磚四國中爆冷門的成功故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東協高峰會今天在吉隆坡揭幕
印度股市漲幅高仍具投資魅力  新股發行量大
經濟界討論中印誰更具有發展潛力
印度經濟成長 可維持高水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