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十字路口上的印度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夏逍编译)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动力经济之一﹐印度未来的经济走向已为世界所瞩目。这个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低﹑农村人口比例高的大国是否会继中国之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市场呢﹖

据澳洲世纪杂志(The Age)报导分析﹐印度经济成长所采取的路径将决定其未来。近15年来﹐印度经济成长率从90年代的5%猛增到目前的7%,其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需求。出口方面则以服务业﹐特别是资讯科技服务业最为亮眼﹐但与中国的30%相比﹐其出口仅占经济总产出的14%。此外﹐印度制造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亦有所下降(从16.8%到2005年的15.6%)﹐不及以输出为目标的中国制造业对其经济贡献的一半。

印度这一世界最大的民主制国家尚未获得中国式的成功﹐其经济开放政策于1990年开始实施﹐比中国晚了10年。同时﹐印度的经济领域(包括金融界)仍然管制严格,并且对区域内的直接投资也受到严格限制。此外﹐劳动就业法在当地仍然僵固,公共建设发展持续慢半拍。有分析家甚至由此认为﹐印度资讯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是对这种环境的一个反应﹐因为这些服务不需包装、运上卡车,再海运出去。

相比之下﹐大量投资于高单位出口产能的工业化经济,使中国得以低价制造并输出产品,并为其带来高度的经济成长。目前﹐中国占有全球高劳力需求出口产品市场的20%。同时﹐为满足工业发展,中国对工业材料如铁砂等需求量极大,造成本世纪原料产品物价暴涨。

许多印度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认同﹐工业的发展对于印度未来的成长相当重要。越来越多的分析家相信印度正走在中国模式的边缘﹐印度“无法跳脱出高劳力需求产业的发展模式,因为其人口中有40%是文盲、大约25%的人在贫穷边缘,将近2/3的人住在乡下。”花旗投资集团(Citigroup)中国问题经济学家黄一平(Yiping Huang)和Cliff Tan在比较中国和印度的报告中表示﹐需要大量劳力的制造业的前景是印度未来发展的关键,因为服务业公司不会给印度这群广大、没有技术或者低教育水平的劳力提供工作机会。

现在的问题在于﹐是印度找到了新型﹑独特的现代化策略﹐让单一产业-科技服务业的成长步调独占鳌头而先不扩及其它产业﹐还是它仅仅推迟了中国所采取的传统进程﹐使兴盛的服务业逐渐向对原料需求极大的传统出口制造业发展。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表示﹐制造业能否提升端赖经济的稳定、更好的基础建设和撤销管制,包括撤除资本流入的障碍,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中国也面临着经济自由化和“极权政治制度”之间的长期紧张关系以及经济中的财政特别是银行部门的风险。花旗集团表示他们虽然短期内看好中国的前景,但长远来看,印度的经济更令人“安心”。

高盛(Goldman Sachs)公司在其最新的金砖四国(巴西、俄国、印度﹑中国)报告中显示﹐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新兴巨人的成长前景正如其不同的长处和优势,仍然备受期待。印度需要更多经济改革,不过其领导者正在进步,并有强大的政治基础来支持这种改革的继续。高盛公司表示全球范围竞争性公司的出现以及公共设施的加速发展正是印度能够支撑起超过6%经济成长率的征兆,它将是“金砖四国中爆冷门的成功故事”。(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东盟高峰会今天在吉隆坡揭幕
印度股市涨幅高仍具投资魅力  新股发行量大
经济界讨论中印谁更具有发展潜力
印度经济成长 可维持高水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