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面臨重大改革

標籤:

【大紀元7月2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2006年7月24日華盛頓報導)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改革中,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緩,不然的話,到2040年中國的退休基金體系將出現幾萬億元人民幣的赤字。

*不改不得了*

“亞洲時報”日前發表的一篇有關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需要改革的文章說,中國國家退休金體系中的資金越來越不足,如果不改革,資金不足的缺口會越來越大。報導引述前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的話說,如果不對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中國國家退休金的缺口20年後將達人民幣2.5萬億元。

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規定,每個職工必須設立一個個人養老帳戶,僱員和僱主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規定,每個月必須存入工資中一定比例的錢。待工作員工退休後,按月從帳戶中支取退休金。

*設立社會統籌基金*

這次中國出台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關鍵是設立社會統籌基金,同時跟個人帳戶相結合。新規定要求,公司企業僱主交納的養老金部份不再劃撥進職工個人帳戶,而是撥入僱主所在地設立的統籌金。而職工個人仍按過去一樣,將工資的一定比例存入個人退休金帳戶。但統籌金將支付所有退休人員的基本退休金。

把企業僱主交納的養老金部份納入統籌金在社會中進行統籌使用,不僅能改善目前中國國家養老金體系中存在的很多問題,而且還能保證個人帳戶中有足夠的存款。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中國一些地方常常把年輕職工個人帳戶中的存款結余,支付已經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導致在職職工個人帳戶的大約6千億元人民幣被挪用。

美國俄亥俄州托列多大學亞洲研究所所所長,經濟系教授張欣說,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健康運作,需要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承擔:

“國家要統籌分配,國家要負擔一部份,保護比較窮的地方。個人自己負擔一部份,多付了,將來可以多拿一些保險。企業交納保險金,可以作為一個企業的紅包,等於給職工福利。所以說,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借鑒美國社會保障稅*

此外,張欣教授說,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如果能借鑒美國的社會保障稅,能緩解現有赤字的缺口。

“因為現在中國還沒有開徵社會保障稅,養老金還沒有普遍的征收。如果普遍的征收,個人交5-6%,企業交8%,總共有13%。這樣的話,至少可以把一個明顯的缺口彌補掉。”

*未富先老*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承認,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和農村城鎮化是現行的中國養老保險體系面臨的嚴峻挑戰。到2050年,中國將進入“未富先老”高峰,屆時每3個中國人就有1人達到退休年齡。不過,美國俄亥俄州托列多大學亞洲研究所所所長張欣教授並不認為,中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的前途一片灰暗。

他說:“中國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也有一些可能成為中國紅利的一部份。一個,中國原來的基礎比較低,到那時生產力可以大大提高。另外,中國在未來幾十年成為一個大大的資本淨流入的國家,有很多的外匯儲備,將來的子孫可以到國際上去購買勞動和服務,這個實際上也是中國的一個紅利。”

*外匯買出路*

張欣教授說,到今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將超過一萬億美元。他說,在中國雄厚的外匯儲備中,有相當一部份是淨資產,屆時能對維持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延續發揮重要的助力。

張欣指出,雖然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面臨艱鉅的挑戰,但他認為中國老百姓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養老保險,而是醫療保險。很多人的貧困,不是因為養老保險金不足,而是根本沒有、或者沒有足夠的醫療保險來保證他們安度晚年。這才是政府應當特別要正視的問題。

相關新聞
看守所令獸醫害死人後掏空內臟腦髓
【菁英論壇】中國經濟面臨三連爆
天安門母親六四前夕重申三項訴求 促當局對話
西藏尼瑪縣發生5.9級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