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恐居高不下 台灣經濟居安宜思危

--展望台灣第四季經濟景氣系列報導之十--

標籤:

【大紀元8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二十七日電)近年來,國際油價飆漲,連帶引發物價上漲,衝擊全球經濟發展。台灣因缺乏自產能源,所需原油多半仰賴進口,高油價的影響尤其深遠,中油公司預估今年底前國際油價易漲難鐵,相關單位應審慎因應,設法降低對經濟可能的影響。

國際油價在這波飆漲前曾低檔盤旋多時,隨後一路攀升,頻創歷史新高,漲勢有如脫韁野馬。根據中油公司統計,2003年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平均每桶為31.11美元,2004年上漲至41.42美元,2005年飆漲至56.44美元,最近更在每桶約73美元高檔震盪,是3年前的2倍多。

一般認為,國際油價急速上漲,主要是受到需求面、地緣政治與天候等因素影響,特別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對原油需求強勁,支撐國際油價不墜,另一方面,產油國奈及利亞與伊拉克局勢不穩、颶風侵襲墨西哥灣區、伊朗核爭議、以色列與黎巴嫩戰事,接二連三的國際政經事件刺激敏感的油市,助長國際油價的上揚,然而,這些事件的影響至今仍未停歇,國際油價短期內恐怕欲小不易。  

中油總經理陳寶郎指出,國際間主要預測機構普遍認為國際油價仍會維持高檔,中油的評估也認為國際油價很難大幅下跌,高油價的環境恐將持續。

中油分析國際預測資料,預估今年8月WTI價格平均約73美元;9月因颶風威脅及伊朗核爭議仍在,可能進一步走高至75美元;展望第4季,若未出現嚴冬,國際原油供需趨於平衡,油價可能呈現緩和、微跌走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國際油價緩和,但仍將居於高檔。

中油指出,影響國際油價的因子很多,目前看來,伊朗核爭議、以黎戰事、伊拉克與奈及利亞政局,這些事件的後續發展仍密切牽動國際油價未來走向,此外,第4季若北半球出現酷寒天候,取暖用油增加,屆時,季節因素也可能再度推升國際油價,因而國際油價未來走勢其實仍充滿變數。 

令人擔憂的是,持續高漲的油價,增加商品與商業活動成本,也將刺激物價的上漲,而這將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最大隱憂,依目前情況看來,高油價恐怕還會持續,台灣高度仰賴進口原油,對於高油價可能帶來的問題與影響值得相關單位重視並及早研擬因應措施,降低潛在的衝擊。

相關新聞
油價飆漲 德人還是愛開大馬力汽車
伊朗試射飛彈 國際油價一飛沖天
伊朗堅研核技術 國際油價往上飆
布什:油價高漲最佳應變策略是發展替代能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