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台灣農業補貼變革與國際趨勢一致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十二日專電)台灣農業補貼將進行根本變革,日內瓦的國際貿易專家指出,台灣規劃將稻穀保價收購改為「直接給付」,是當前大勢所趨,可因應未來農業補貼大幅削減的壓力。

據了解,雖然世界貿易組織 (WTO)「杜哈談判」因農業議題而破裂,台灣檢討、策定農業政策及措施的工作並未停頓,其中農業「境內支持」是關鍵議題之一。

據台灣媒體報導,農業委員會研擬取消實施三十多年的稻穀保價收購制度,改採直接給付,預定二零零九年正式實施。農委會規劃直接給付措施包括固定、變動給付兩種。

國際貿易專家表示,台灣現行的農產品保價收購制度是屬於扭曲貿易的「黃色措施(AMBER BOX)」,也是杜哈回合大幅削減的主要目標。

保價收購修改為固定給付,將成為不受影響的「綠色措施」;變動給付如限制產量就是「藍色措施」,未來可能面對上限縮小的壓力,如不限制產量仍是黃色政策。

專家表示,將黃色措施調整為綠色措施已是大勢所趨,歐盟、日本等主要補貼國家已推動多年,韓國也已開始調整,因此,台灣擬議中的方案與國際趨勢一致。

根據WTO的統計,二零零四年台灣對農業、漁業及工業的補貼為新台幣五百六十二億元,接受補貼最多的農產品項目就是稻米的保價收購。

台灣承諾最後約束「境內總支持(AMS)」、也就是黃色政策為新台幣一百四十一億元,如杜哈回合順利完成,必然須要大幅削減,但調整為綠色或藍色政策後,將可化解衝擊。

據報導,稻穀保價收購制度實施多年,未來改採直接給付牽動範圍廣泛,農委會將與農民溝通說明,聽取各界意見,預定今年完成草案規劃,明年報行政院核定,二零零八年全面宣導,二零零九年正式實施。

農委會表示,這項新措施以不影響稻農所得為前提,以固定及變動給付彌補農民損失。另一方面,農民種植優質稻米的收入高於現行收購制度,因此,將建議農民從事特色良質米生產,提高競爭力。

權威人士指出,改變稻穀保價收購仍在規劃中,並未定案,他無法評論相關新聞報導,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未來在杜哈談判中將爭取更長的執行期或調適期,以緩和削減補貼可能造成的影響。

評論